情趣萝莉-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 梵学问答(第一辑)
  • 你的位置:情趣萝莉 > 汤芳 > 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 梵学问答(第一辑)

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 梵学问答(第一辑)

发布日期:2024-08-20 02:38  点击次数:85

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 梵学问答(第一辑)

梵学问答(第一辑)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

 【ARM-498】むちむちタイトミニと極エロS字ライン 2 AIKA

如本法师著

 

1.教主释迦牟尼佛,何年何月何日诞生东说念主间?地点何处?其父母名字为何?……

2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杀生的道理安在?

3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偷盗的道理安在?

4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邪淫的道理安在?

5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道理安在?

6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饮酒的道理安在?

7.真有轮回吗?

8.何谓中阴身?中阴身寿命保管多久?

9.转世转世情况是若何一趟事?

10.‘隔阴之迷’如何解释?

11.何谓顿教?何谓渐教?有何辞别?

12.‘理虽渐悟,事须渐修’,其道理安在?

13.内心透彻清净,末端如何?

14.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应修何因才能得此果报?

15.‘六根门头一真东说念主,日昼夜夜跟随君;可惜各位不相识,害得永劫耐劳轮。’何义?

16.‘心能转物即同如来’,是何义?

17.‘恒顺众生’,道理安在?

18.中阿含经所载,女东说念主有五事不允洽,多么为五?

19.‘心是众善之门,亦然众恶之门’,是何意思意思?

20.心即万法,万法即心,是何道理?

21.若欲落发修说念前,应提神那些事项?

22.社会细密传:‘老子干掉你,二十年后后又是一条骁雄!’这论调是否正确?

23.落发修行是气馁的吗?

24.归依三宝有禁忌吗?

25.请师傅怜恤,将大势至菩萨念经圆通章,一般经文节录,寄发给我研习参究如何?

26.不雅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或是女呢?

27.布施者,内心存多么心才能达到布施摆脱?

28.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说念来回爱为基。

29.共业与别业如何解释?

30.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喜爱?原因安在?

31.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一火,心一火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其真理为何?

32.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其真理为何?

33.自从我学佛以来,四周的东说念主不时阻滞我,我该如何是好?

34.吃三净肉,三净肉是什么意思?

35.常听到涅槃这两个字,到底是什么意思?

36.涅槃意境有何档次之说呢?

37.空门中时常提到佛陀有十大弟子,有那十位大弟子呢?

38.真有洞天福地吗?

39.不雅音、文殊、普贤、地藏等诸大菩萨,有何道理?

40.何谓‘三量’?

41.何谓‘阿鞞跋致’?

42.女众每个月齐有生理期,在生理期期间,常流不净,是否可上大殿礼佛上香?

43.父亲得肝癌,我是三宝弟子,是否可告诉家父?他堪受得了吗?

44.东说念主刚命终,如何处理才多礼?

45.佛菩萨那么多,到念那一尊比拟好?

46.鬼附身,真有这样一趟事吗?

47.茹素与吃斋有何不同?

48.一又友与亲戚有病苦,当我欲前去走访病东说念主之际,相命的东说念主告诉我说,会犯煞!……?

49.依大乘佛法而言,佛有三身,多么为三?

50.千手千眼不雅世音菩萨,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种道理?

51.从事杀生业者,是否可归依空门?

52.佛陀为什么奉劝咱们不要杀生,道理安在?

53.空门杀生之罪,等第如何?

54.常听别东说念主说:‘夭寿’这两字,不知其义?‘夭寿’如何组成的?

55.修行当中,口业很难守,守口业有什么平允?

56.常见佛见中有放生的义举,请问‘放生’内容道理安在?

57.咱们一家东说念主常吵架,致使冷战与热战都搬出来,苦不可言,如何维系下去呢?

58.学佛最终办法是什么?

59.请问佛法的意思意思,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疏通?

60.‘阿罗汉’如何解释?

61.我业障艰苦,念经念不下去,有何办法下功夫呢?

62.东说念主升天之后,行火化之际,对一火灵来说是否会烧痛他呢?

63.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,而不坐其它之花呢?

64.最近几年来,经常走倒楣运,该如何解危?

65.天天念经,业障还是频频而来,是何意思意思?

66.念经的道理能否叙述一下?

67.明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进入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,是何道理?

68.何谓‘三乘’?

69.声闻乘与缘觉乘要证成果位,要历经多久的劫运?

70.佛陀是大觉者,是否可堪称全能者?

71.夙昔未学佛之前,只凭著一股祥和之心,也曾布施建神庙,不知功德还是舛讹?

72.善恶难分,如何正见善恶?

73.何谓‘超度’?

74.东说念主升天之后,多久时辰以内超度有用果?

75.请问烧香拜拜的东说念主,都是释教吗?

76.作梦好不好?是否有善恶之分?

77.何谓业障?业障能保管多久?

78.‘忏悔’如何解释?

79.我已受过五戒,乃至菩萨戒,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,如何是好?

80.请问五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?

81.发菩提心为何那么进攻?

82.释教徒反对自戕吗?

83.念经或持咒有何功德?

84.作念完早晚课,或完成一件功德,为什么要作念回向?

85.众生千里沦愁城,于六说念中轮回不断,我悲心很切,想发愿来生来东说念主间度众生,行得通吗?

86.修行与度众生何者进攻?

87.我时常说念心提不起来,缘何如斯?

88.请怜恤开示‘明心见性’的进攻性?

89.‘无明’如何解释?

90.天台宗所立之三惑,何谓三惑?

91.在家弟子入大殿应提神那些规矩?

92.何谓‘三智’?

93.佛陀常说五眼,何谓五眼?

94.大圣佛陀度化众生,存著什么理念而化导多情?

95.在家弟子有优婆塞、优婆夷之称,是何道理?

96.咱们常说菩萨,而菩萨确切的含义是什么?

97.往生西方净土要具备什么要求?

98.大善根之东说念主不错往生净土,那么大恶之东说念主是否不错求生净土?

99.我业障艰苦,去过神庙问过神,还是莫得措置,缘何故?

100.何谓‘福慧’尊严?

101.何谓我执与法执?

102.空门弟子有七众,何谓七众?

103.我念经很精进,为什么莫得见佛见光,或感应呢?

104.什么叫作念‘坐立不安’?

105.佛既然神通弘大,佛法矜重,为什么不把宇宙恶东说念主全度脱?

106.求生西方净土,心要悲切,悲切如何拿起?

107.王阳明前生当和尚之缘分,请怜恤开示!

108.宇宙的存在,释教的观念如何?

109.三论宗依何论而报答如来处死?

110.何谓‘三藏十二部’?

111.何谓‘三轮体空’?

112.天台宗创立三不雅,何谓三不雅 ?

113.愿消三障诸苦闷,何谓三障诸苦闷?

114.何谓‘四无碍法界’,如何解释?

115.请落发僧宝开示佛法,礼节应该如何作念才如法?

116.菩萨行六度中,为什么称五度如盲,般若为导?

117.何谓‘三摆脱门’?

118.佛法中时常提到‘毕竟空’,是何道理?

119.有为法与泛泛法,有何辞别?

120.‘见性’如何见?

121.见佛的要求如何?

122.大圣佛陀为弟子广说‘空’的意思意思,其道理安在?

123.修行者为什么特别喜爱‘心肠功夫’,原因安在?

124.小乘戒何种缘分失戒体?

125.大乘菩萨戒何种缘分失戒体?

126.何谓天东说念主‘五种衰相’?

127.见性后的糊口如何?

 

1.释教教主释迦牟尼佛,何年何月何日诞生东说念主间?地点何处?其父母名字为何?其老婆名字为何?几岁收涅槃?于世间弘法利生几年?

 

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。诞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(梵语Kapila-vastu),父亲乃彼国之国王,名字净饭王,母亲摩耶夫东说念主。释迦太子在皇宫未落发前曾受室生子,妻名耶输陀罗,子名罗侯罗。八十岁收涅槃。大圣佛陀世间弘法利生四十九年。

 

2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杀生的道理安在?

 

断命曰杀,多情曰生,断多情味命叫杀生(梵语pranatipata)。为何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muni Buddha)要为弟子们制定不杀生呢?其道理有五点,多么为五?

 

(一)杀生害命,罪业艰苦,不可入空门摆脱正说念。大智度论云:‘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;诸功德(梵语guna)中,放生第一。’

 

(二)杀害众生,相悖大怜恤心。行菩萨说念莫得广度一切万物,仍是违失菩萨仪态了,又何况广行杀业呢?

 

梵网经云:‘夫食肉者,断大怜恤佛性种子,一切万物见而舍去。’

 

(三)六说念众生悉具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。一切万物齐具有佛性不可杀,在佛陀证悟意境,看一切万物将来修行业净,齐可成佛说念。

 

梵网经云:‘当知汝是未成之佛,诸佛是已成之佛。’

 

(四)众生齐为夙昔生中父母。因果(梵语hetuphala)轮回,冤冤相报,日中必昃,波折无限故。

 

梵网经云:‘一切男人是我父,一切女东说念主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说念众生生,齐是我父母,而杀而食者,即是杀我父母。’

 

杀生之果报分三等罪,多么为三?辞别如下:

 

(一)五逆罪:

 

1.杀父(梵语pitr-ghata)2.杀母(梵语matr-ghata)3.杀阿罗汉(梵语arhad-ghata)4.破和合僧(梵语samgha-bheda)5.出佛身血(梵语tathagatasyantike)

 

(二)杀东说念主为重罪

 

(三)杀牲口为轻罪

 

犯杀生得四种恶报:一.堕三恶说念。二.若生东说念主间,多病夭折夭折。三.心胸恐怖噩梦,命终之际恐怖恶死。四.杀生者来生还杀生,因果涓滴不爽。

 

持不杀生戒果报得五种善法:一.少病,长命。二.苦闷(梵语klesa)平缓,增长机灵(梵语jnana) 。三.怜恤心增长,相好光明。四.任何时处,东说念主天爱戴。五.早成佛说念。

 

梵网经云:‘佛子!若自戕、教东说念主杀、便捷杀、嘉赞杀,见作随喜,乃至咒杀、杀因、杀缘、杀法、杀业,乃至一切有命者,不得故杀,是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应起常住怜恤心、教得志、便捷救护一切万物,而反更自恣心快意杀生者,是菩萨波罗夷罪。’

 

3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偷盗的道理安在?

 

不与而取他物,黧黑取得,名之为偷盗(梵语adattadana)。物物有主,非分之财,馨香祷祝犯偷盗大丧良知,非义也,不可入佛说念。

 

若偷取、劫取、骗取、胁取、恶性赌博、经济行恶、偷税,走法律缝隙齐犯偷盗之嫌。偷盗(梵语adattadana)之罪报轻重有别,若盗十方僧物,现前僧物,其罪重于杀八万四千父母及五逆罪。盗五钱是属于重罪。盗三宝物、师长、父母、发菩提心东说念主之物,是属于重罪。

 

4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邪淫的道理安在?

 

染情逸荡,恶浊交媾,名不净行。持重夫妇可正淫,若非持重夫妇,与外东说念主之男女行淫欲,是名邪淫(梵语kama-mithyaca)。对牲口不可行淫,对鬼神不可行淫。色瞎扯念心,尘不可出,淫心不时,证果终无是处。

 

楞严经云:‘不持戒而修三昧(梵语samadhi)者,尘不可出,纵令禅定机灵现前,亦落邪魔外说念。’

 

学佛者若能遵命圣戒,可得防非止恶,内心可得阴凉如饮甘雨,可得摆脱三界,顿脱六说念,竖立无上菩提。

 

5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道理安在?

 

心口相违,言不称实,欺诳他东说念主,名曰妄语。除妄语口业外,亦有三种口业:1.两舌(梵语paisunya):挑拨捣鼓,挑拨离间,张家长、李家短。2.恶口:启齿痛骂,相互口业相杀。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,血口喷东说念主六月寒,口开伤元气,舌动口角生。3.绮语(梵语sambhinnapralapa):饱读唇咋舌,隐秘言辞,瞒哄他东说念主,以达成诈骗为办法,诸如:色情、恐怖、财帛、名利等。

 

妄语分为四等罪:1.逆罪:法说罪犯,罪犯说处死,倒置如来处死即犯。2.大妄语中的重罪。妄语证罗汉果,证了佛菩萨果位,若犯即成。3.大妄语中的轻罪。谎话见鬼见神,或能耀眼三藏(梵语trini pitakani)十二部(梵语dvadasanga-buddha-vacana),能入。4.小妄语。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传闻没听,没传闻听,知言不知,不知言知,有说莫得,莫得说有等,犯即成。

 

持不妄语可得六种果报:1.东说念主天爱戴,别东说念主敬仰。2.谈话口齿清晰伶俐。3.处众安泰,说法丧胆。4.成佛可得四十颗牙齿。5.得牙白口清。6.速成佛说念。

 

6.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饮酒的道理安在?

 

俱有酒色、酒香、酒味,饮后晕醉放逸之饮料,名之为酒(梵语sura)。致使注速赐康、吗啡、麻烟、海洛因、强力胶,如斯之药物齐无益身心,一律齐不可服饮,犯即组成。受过五戒(梵语panca silani),不得造酒、卖酒,亦不得为东说念主敬酒、倒酒,不得自饮、教他饮,犯者即组成酒戒。若饮酒则咽咽犯,咽一口结一次罪,如是咽咽结罪。

 

饮酒有五种过患:1.无礼貌威仪。2.失定慧。3.增疾病。4.破净戒。5.隔离佛说念。犯了饮酒戒(梵语madya-pana-virati),身后堕灌口地狱,造酒卖酒堕酒河酒池地狱。

 

梵网经云:‘若佛子,故饮酒,而酒生时弊无量,若自己过酒器与东说念主饮酒者,五百世无手,何况自饮,亦不得教一切东说念主饮,及一切万物饮酒,况自饮,酒一切酒不得饮,若故自饮,教东说念主饮者,犯轻垢罪。’

 

7.真有轮回吗?

 

是的,轮回(梵语samsara)之存在是不可思议的,犹如昨天到今天,从中睡了通宵,通宵之间是维系昨天与今天的行踪,这种不可思议的传递,轮回亦复如是。再比方说,从第一根木柴烧起,烧完再接一根,一根一根接下去,火也不时延续下去,接到第一百根木柴之时,请问第一根木柴之火与第一百根木柴之火是否一样?如斯不可思议的传递与启示,轮回亦复如是。

 

8.何谓中阴身?中阴身寿命保管多久?

 

当东说念主命终之后,神识尚未转世转世之际,所保管的人命旅程,每过一星期牵挂即减半,过二星期牵挂减1/4,过三星期牵挂减1/8,到第七个星期之后,通盘牵挂险些忘光,茫茫渺渺,但善恶的业因亦然存在,缘分一朝闇练,就随著善恶的业识转世转世,升天到转世转世这段时辰,称为中阴身。中阴身前后有四十九天的寿命。

 

9.转世转世情况是若何一趟事!

 

圣者转世转世是凭愿力自如而来,小东说念主转世转世是随业力无奈而来,同样转世转世,意境却截然有异。

 

小东说念主(梵语prthag-jana)转世转世是随习染、妄识而来,当中阴身处于幽暗世界之际,一派黑漆漆不见东说念主影,乃至不见江平地面,内心张惶怕惧,一身无伴,逗留惆怅,四处浪荡,业缘闇练,若骤然看见有光芒出现,动个念头,瞬眼间即刻到了后光之处,这光不是一般照明之光,而是男女行淫欲所现之光,乃至禽兽行淫欲之际亦势必如是,这位中阴身的行者,若见男女行淫欲,我方欲火抛弃,当下作念不了主,也想客串一份,绝不犹豫的冲下去,不冲还好,这样一冲,就投生于父精母血之中,缓缓六根于母亲腹里成长,听凭九牛之力也无法掉头纪念,转世转世即是在这种精巧情况演变而来!可不悲哉!不可失慎!

 

空门有句名言:‘业不重不生娑婆,爱不时不生净土’。

 

10.‘‘隔阴之迷’如何解释?

 

是指小东说念主升天之后,神识投生转世,不知我方前世的一段缘分,一概无知,懵懵懂懂,故名隔阴之迷。这是站在小东说念主未证成果位来说,业障艰苦所蒙蔽,机灵被障翳,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不可彰显所致;如消逝面宝镜,宝镜上头有尘埃,宝镜上一朝有尘埃,此镜就莫得普照的功能;要有普照功能必须勤奋拂拭镜面上的尘埃,令其清净无染,那么,宝镜本有普照之功能,当下即成效。

 

同样情理,小东说念主(梵语prthag-jana)有隔阴之迷,若能广修戒定慧,即能息灭贪嗔痴,内心统共一切诱骗倒置,苦闷习气当下摆脱光明,菩提自性天然映照十方,对夙昔无始劫之事即能了之知长久,隔阴之迷站在证成果位的圣者是不存在的,经常是指未证成果位的小东说念主而言。

 

11.何谓顿教?何谓渐教?有何辞别?

 

如来(梵语tathagata)演说佛法,不雅机逗教,众生跟机深厚者,机灵利器,齐以顿教诀要以开导众生,令机缘闇练的众生契入甚深法义,乃至证悟无上菩提;若众生根机浅近,无知无识者,如来有无量权巧便捷,因实设权接引众生,普令众生闇练善根,渐渐步入菩提(梵语bodhi)。

 

所谓顿教者,又作大乘顿教,乃不立言句,只辨真性,不设断惑证理之阶位,为顿修顿悟之教。不按序第,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,称为顿教。

 

法华经云:‘刚直舍便捷,但说无上说念。’

 

所谓渐教者,以说法之内容而分,万古辰修行而候到达悟境之教法,称为渐教。或循序渐进到证果之教法称为渐教。或自简便内容次序讲说进入机要内容者,则称为渐教。

 

法华经云:‘更以异便捷,助显地一义(梵语paramartha-satya)。’

 

由以上所骄横,即可昭着顿教所得,渐教闇练方有顿教可成,离渐教无别顿教可得,毕竟,由渐而顿故。

 

此外,我国禅宗南北二系于证悟历程之道理各别,南边慧能系主张速疾直入突极之悟,世称‘南顿’;朔方神秀系则强调依序渐进之悟,世称‘北渐’,此即禅宗之顿渐二教。

 

诀要正确,修行深刻,功夫闇练,因果圆满,说是顿教;刚发心修行,根机尚浅,善根未熟,说是渐教,仅仅因(梵语hetu)与果(梵语phala)的差距问题,时辰长短问题,诀要问题,辞别安在乎!

 

12.释‘‘理虽顿悟.事须渐修’,其道理安在?

 

释教(梵语Buddha-sasana)贵在解行并重,理通事修,理即是意思意思,滋长著东说念主生宇宙广说层面,学说念著应该契悟,不可涓滴蒙眬,逐个洞彻事理真理,使内心无惑,这是由理而顿悟,顿悟并非证悟,顿悟到证悟尚有一段距离,必须奉行事相以透理,事相的圆满即是意思意思的圆满;若仅是意思意思的内心理解,而不透过事相的修证,则永无证成菩提可言,裁夺成为理悟或顿悟的一环,尚未闇练理事不二诀要故,因此说,理虽顿悟,事须渐修。

 

13.内心透彻清净,末端如何?

 

行东说念主最怕内心不清净,若能清净则无有死活,更无轮回,佛说念可成,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可出,三明六通具足,十八佛不共法圆满,禅定机灵现前,缘何故?内心清净无尘垢,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妙明寂照,具足无量性功德,自如无碍,逐个无非自性清净故。

 

高僧大德云:‘一念清净绝千古,十界依正无纤尘,识得此念是何物,世间忽然少一东说念主。’

 

14.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应修何因才能得此果报?

 

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堪称为四圣,是已出离三界的圣者,声闻应修四圣谛(巴利语ariyasacca)才能竖立声闻之果。缘觉应修十二缘分(梵语dvadasangapratitya-samutpada)才能闇练缘觉之果。菩萨是已发过菩提心(梵语bodhicitta)的行者,正处于行六度诀要中,其果位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等五十一个阶位菩萨。十信是外凡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是三贤位菩萨,属于内凡位,初地至十地菩萨是已证得法身,故称十地为法身大士。

 

等觉菩萨者,行过十地,解与佛同,入百千三昧,集佛仪用,似佛非佛,一切佛等,百劫修相好之因。佛(梵语buddha)乃福慧圆满,六度闇练,因圆果满,成等正觉,常寂常照,是佛果位。

 

15.“六根门头一真东说念主,日昼夜夜跟随君;可惜各位不相识,害得永劫耐劳轮。”这四句法义,请怜恤开导!

 

这是历代祖师的开悟法语,六根即是眼耳鼻舌身意,真东说念主即是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也。

 

佛性不离东说念主,东说念主不离佛性,当下处于六根门头,出进出入,不分昼夜二六时中,早晚与君长相傍边,君欢欣得志,佛性亦欢欣得志;君忧悲苦恼,佛性亦随之忧悲苦恼,施为动作,语默动静,莫不合而为一,只能惜各位却不富厚佛性,让佛性广造三业(梵语trini-karmani),因业千里沦而耐劳,害得永劫不得脱离六说念,都是不富厚佛性所带来的末端。

 

16.‘心能转物即同如来’,是何义?

 

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证成无上菩提,将其心情逐个败露无余,这是心肠摆脱的意境。

 

物乃指著五欲(梵语panca 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江平地面,乃至东说念主事物也。修行者的心肠不被外物所感动,自性即如如,如如之性即如来。六说念众生不得摆脱三界,即是见境生心,思物染尘,不得自性自如,被外物所牵制,因此心肠被物所役,称之为众生;心能役物,称为如来。简而言之,心能自如不被外物所惑动,即是如来(梵语tathagata);心不可转物,被物所转,即是众生。

 

17.释恒‘恒顺众生’,道理安在?

 

恒是以时辰而论,长久不变之义,以空间而谈,不分国土,遍及无量三千,无有距离;顺是随顺度化,悲悯轻柔之义。

 

发起恒顺众生之愿,非菩萨东说念主不可克成,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(梵语auntpattika-dharma-ksanti),方得恒顺众生,不致有退堕之念。众生是愚痴的,是刚强难调难伏的,是随顺五欲六尘的,是邪见不智的,是好辩的,是逞强的,是保护我方不雅念的,是我执与法执的,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,无法作念得到,菩萨(梵语bobhisattva)今生度不了众生,还有来生,致使还有尽改日际可得度之,因为菩萨莫得隔阴之迷,内心无惑,了知众生与他之关系,如是可耗下无限的改日,以达到恒顺众生,并度化之功。

 

众生未开悟,心肠苦闷丛生,自为自度尚不可,焉能利他度他!本日不知明日事,尚存三惑之结,尽改日齐是死活业,若要恒顺众生而行化,这是梦东说念主说梦话,水里月一般的谣言,不得内容。众生(梵语bahu-jana)仅能依佛菩萨三业而学之,由因至果,由渐而,顿由浅而深,由近而远,菩萨可恒顺众生,众生亦可恒顺众生,仅仅恒顺众生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齐可行,但意境却有浅深,因果(梵语hetu-phala)不同,近远有别,持续有长短,渐顿有异。

 

18.中阿含经所载,女东说念主有五事不允洽,多么为五?

 

中阿含经所载: 1.女东说念主不允洽如来(梵语tathagata)。2.女东说念主不允洽转轮王。3.女东说念主不允洽天帝释。4.女东说念主不允洽大梵天王。5.女东说念主不允洽魔王。

 

19.‘心是众善之门,亦然众恶之门’,是何意思意思?

 

心(梵语citta)乃东说念主东说念主本具,咱们流浪轮回六说念亦然心,咱们各个证成菩提(梵语bodhi),入大涅槃亦然心。心不与处死相应,不与空相应,则得染污五欲六尘,起贪嗔痴,造无量业,因业耐劳,如是周旋反覆不断,长久千里沦三界(梵语trayo dhatarah),故老友是一切恶法之源,离心无恶法,恶法不离心,心与恶法一样,这是以流转死活而言,心是众恶之门。

 

心与处死相应,与空相应,则得清净无染之心,与菩提涅槃相应,出三界,脱六说念,无量自性功德具足完整,三明(梵语tri-vidya)六通(梵语sad abhijnah)圆满,故老友是众善之源,离心无善法,善法不离心,心与善法一样,这是以涅槃还灭而言,心是众善之门。

 

四祖说念信人人云:‘夫百千诀要,同归方寸;河沙妙德,总在心源。一切戒门、定门、慧门,神通变化,悉自具足,不离汝心。’

 

20.心即万法,万法即心,是何道理?

 

佛法以心为宗,离心佛法不可得,缘何故?万法是心之用,离心万法从何起!

 

万法是总称,指心所引起的一切作用,包括清净心与染污心二门。譬如觉悟不离心,诱骗不离心;菩提(梵语bodhi)不离心,苦闷(梵语klesa)不离心;摆脱(梵语vimoksa)不离心,轮回(梵语samsara)不离心;涅槃(梵语mirvana)不离心,死活(梵语samsara)不离心;无餍不离心,喜舍不离心;我慢不离心,无我不离心。以此类推,心所引起的无量作用,称为万法,万法不离心,离心万法不可得,是故称之为,心即万法,万法即心。

 

21.若欲落发修说念前,应提神那些事项?

 

落发(梵语pravrajyaj)是一件纯净尊严的大业,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,是世间而出世间的症结,是小我而大我的东说念主生不雅,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水岭,是死活(梵语samsara)而涅槃(梵语nirvana)的界碑,是苦闷而菩提的起点,因此,在落发前,心里应准备一些事项是势必的,今举十点为例:

 

1.肉体健康,五官规矩,思想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。

2.无不良嗜好(改除坏民风)。

3.男女之间情谊,夫妇婚配,齐得合意会决,方得落发。

4.在任军公教不得落发。

5.诉讼不得落发。

6.七岁以下不听落发。

7.有债务不得落发。

8.盲聋喑哑不得落发。

9.不胜造事,卧起须东说念主,齐不听落发。

10.五逆罪不听落发。

 

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大展流露,欲落发修行者,能合适这些要求方得落发修说念,或办好这些事项方可落发,若不可办到,佛法称之为戒障,落发要合适戒律不雅念,才能显得落发僧格可贵之处,落发若有这些戒律的阻滞,就分歧乎佛陀规矩法例,落发不成矣!若有这些戒障,但有心学佛,那在家学佛亦可,毕竟,落发修行也要有大福报、大善根、大机灵、大雄鼎力、大喜大舍之愿力,致使莫得如上的十种戒障,才能称愿以偿,完成落发修行的本愿。

 

历代高僧云:‘莫谓僧衣(梵语kasaya)容易得,只因累劫种福田。’

 

径山禅师云:‘落发乃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所能为也。’

 

22.社会细密传两句话说:‘老子干掉你,二十年后又是一条骁雄!’这论调是否正确,请怜恤开示。

 

这是江湖荡子的理论禅,亦然他们的口是心苗,这两句话听起来很精辟,很合适东说念主们的口味,意思即是说,我杀掉你,若我也被杀,转世东说念主说念,二十年后又是男人汉一条。关联词内容上却荫藏著无限的错谬,这在空门中叫作念常见,何谓常见呢?即是东说念主升天其青年再当东说念主,不会投生他说念,仅限生于东说念主说念辛劳!永远不变确当东说念主,这种论调叫作念常见。

 

反问一句话:杀东说念主造业,还可当东说念主,那么猪谁来当呢?杀东说念主造业,地狱饿鬼谁来当呢?若莫得后果,六说念轮回从何而起!六说念之是以由来,乃无知的众生广造恶业,所呈现的果报也即是说,六说念轮回的真相,即是随招是搬非的感召,造何种业因,就感应六说念的那一说念而去,谁也莫得特权可赦免,对等对等!

 

23.落发修行是气馁的吗?

 

不是的,这是态度不同的说法辛劳!譬如说:在某一个角度而言,落发庭(梵语pravrajya)修行者不错说气馁者,也不错说是积极者;若论落发气馁而言,即是落发修行者,完全不会广造一切恶业(梵语akusala-karma),犯罪累累,不会杀东说念主讹诈,违反国法,关于作念恶业方面是气馁不为,鲁人持竿,奉工公称职,修身养性,自度自东说念主,自为自他促使民殷国富,这不很好吗?难说念一般无知之辈但愿落发修行者,到处抢劫财物,广行罪犯,令国度天灾人祸吗?是以说,是态度上不同,角度上之辞别,落发修行是意味不去广造恶业,作念罪犯之事,因此说是气馁;关联词,落发修行很肯努力办死活大业,为证成菩提而迈进,处处利益众生著想,讲经说法普令国度社会安宁,导社会歪风上轨说念,人心向著说念德,守住因果(梵语hetu-phala)不雅念,倡导民主仪态,因此说是积极以待。

 

简而言之,为恶气馁,为善积极,乃落发修行者本有之胸宇;一般社会东说念主士有少数者,对为恶很积极,对为善很气馁;因此咱们说,气馁与积极是态度上的辞别,角度不同辛劳。

 

24.归依三宝有禁忌吗?

 

归依三宝,仅是踏入空门的第一步,莫得任何之忌讳,归依三宝犹如上学念书前必须先注册,亦如当选总统后,履新前必先履新宣示,要作念个基督教徒必先浸礼一般;同样的情理,要作念个正信空门弟子,必须先受三归依的典礼,在典礼方面,其道理是没什么两样。统摄一般东说念主不敢归依三宝的态度,经常有五点,这五点使得社会东说念主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扭曲,致使他们迟迟不敢归依三宝,多么为五?

 

一、以为归依三宝即是要运行茹素了。基于这成分,有许多东说念主一听到归依三宝,当下各奔前途,不见踪迹,这是不敢靠近归依的成分之一。其实归依三宝,并莫得要求咱们非茹素不可,确切要求咱们茹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,才有明文截止,关联词个东说念主发愿受完归依,有意念想茹素,这是最佳不外了。

 

二、以为归依三宝后即是要落发,这亦然组成一般无知者不敢归依三宝之成分。其实,空门弟子有两大类:一则落发弟子,不可婚配娶嫁。二则在家弟子,可行婚配娶嫁。落发要有大善根,大机灵,大福德才能缘分红熟,并非三归之后想落发就得落发的。

 

三、以为归依三宝后就不可婚嫁,这亦然对归依存著扭曲所致,阻滞了我方无法归依三宝的缘分。

 

四、以为我方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艰苦,苦闷丛生,接近三宝的话,我方越合计我方罪重无比,周身不清净之感,于是裹足不前,自划无形围墙,使我方莫得勇气踏入空门来归依三宝。

 

五、贡高我慢者与邪见者。这些东说念主更倒霉,自认为我方的不雅念最上最尊,一股无形娇傲之气凌驾云表,看轻一切,或自认我方读了一些世间学问,就了不起了,以世间法来量度佛法,因此,我方阻滞我方之善根,甚为可惜!邪见是无法出离死活的,歪理十八条,条条有理,邪见亦然归依三宝的一大阻滞。

 

25.请师傅怜恤,将大势至菩萨念经圆通章,一段经文节录,寄发给我研习参究如何?

 

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名无量光,十二如来接踵一劫,其临了佛,名超日蟾光,彼释教我念经三昧。譬如有东说念主,一专为忆,一东说念主专忘,如是二东说念主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二东说念主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乘异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!子若忆母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!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子母历生不相违远。若众生心,忆佛念经现前当来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,不假便捷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东说念主,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香光尊严。我本因地,以念经心,入无生忍,今于此界,摄念经东说念主,归于净土,佛问圆通,我无聘请,都摄六根,净念接踵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

 

26.不雅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或是女呢?

 

不雅世音菩萨(梵语Avalookitesvara)夙昔无量劫前已竖立佛说念,为悲愍千里沦之众生,因此,倒驾慈航来东说念主间,普度众生。

 

所谓:夙昔处死明如来,现前不雅世音。到达佛的意境,已证成究竟对等性,由性起大用,性非男非女,可男可女,性无相,却能示现各样相,佛神通弘大,能于十法界示现自如。

 

不雅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,有时候可示现大丈夫之相,有时候示现尊严女东说念主相,以各样权巧便捷而引度多情,乃菩萨悲心之所流露。

 

27.布施者,存多么心才能达到布施摆脱?

 

布施者内心应该存著六种心,若能受持六种心,则能达到布施摆脱的意境。1.欢叫心。2.对等心。3.走时心。4.广结良缘之心。5.度悭贪之心。6.三轮体空之心。

 

28.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说念来回爱基。道理安在?

 

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,这是圆觉经给咱们的启示,佛陀心怀若谷告诉弟子说,三界轮回根柢在于众生淫欲未净化,导致三界周旋不出;六说念来回不断不啻,在于众生之多情爱,情爱胶漆相投,难割难舍,扳缠不清,是六说念死活之源泉。淫欲与情爱如同亲昆仲之骨血,不相隔离;又如出入相随,分秒同在。

 

29.共业与别业如何解释?

 

所谓共业者,即是由大众行动所共同造作,因而感召一股共同之业因与业果。譬如一家东说念主就有一家东说念主之共业,一个社会就有一个社会之共业,一个国度就有一个国度之共业,一州里有一州里之共业,一县市就有一县市之共业,省有省之共业。

 

共业有善有恶,善者感召善之共业,恶者感召恶之共业。

 

七十九年度四月二十一日,军用运送机,在云林县东势乡失事坠机,运送十八位保国卫民之军东说念主,在这一次空难中全部罹难,当中包括有三位少将,九位上校,三位中校,一位少校,一位上尉,一位士官长,这些国防军事干部,全部西归阴世,这叫作念共业。

 

国度富强有国度富强之共业,国度穷弱有国度穷弱之共业。

 

何谓别业呢?即是参与大众行动共同造作,在共同造作中有轻重、有浅深,因此感召之果报也同样有轻重之别,浅深之差异。

 

譬如七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,南投县日月潭,发生游艇翻覆事件,全部乘客有八十五东说念主,仅救起二十余东说念主,升天的东说念主数远教育六十多位。由这翻船事件而论,八十五名乘客都参与此次游艇行列,那么八十五位乘客就叫作念共业,二十余位救起不参与升天行列者,叫作念共业中的别业。

 

30.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喜爱?原因安在?

 

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是学佛者出离死活的一把机灵剑,正见能透视东说念主生与宇宙的真相,使行者内心不诱骗,咱们修行的历程,死活能不可摆脱,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确定,在八正说念(巴利语ariya-magga)中,正见就排名第一。

 

六祖坛经云:‘正见名出世,邪见名世间。可见出世与世间,只凭著正见之有无,是故,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,来正见佛法,以达成摆脱之此岸。’

 

31.‘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一火;心一火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’其真理为何?

 

一切罪业不离心,心(梵语citta)能起一切罪业,若当下将内心之罪业恳切忏悔,知罪业本空,使其清净,如斯一来就能达到忏悔之真理。罪由心起,心不起休想杂念,罪之名亦匿迹无踪,毕竟,罪从心起,必将心忏,若能体解心空罪空之义,与空性相应,这即是理念忏悔,达成究竟忏悔之说念。

 

32.‘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’其真理为何?

 

六祖慧能人人是站在究竟清净人性态度而言,菩提与明镜比方为人性,人性当体即空不可得,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?

 

修学佛法者,站在究竟果地而言,菩提人性不可得,如幻如化,无实无虚,既然不可得,任何一物从何处惹尘埃!

 

大般若经云:‘一切法性齐毕竟空,窝囊宣说,毕竟空故。’

 

33.自从我学佛以来,四周的东说念主不时阻滞我,我该如何是好?

 

学佛者,菩提说念心要坚固,安如盘石,检修八风吹不动的意念,外面一切风吹草动在所未免,一心向佛说念,向佛说念是根柢,其它都是枝末。无始劫来的死活激流在今生沿路了办,不要对我方的死活客气,更应饱读起勇气,为摆脱死活而努力。会阻滞你的东说念主,乃夙昔生中你与他相互互为恩仇,今生相遇,你要出离死活(梵语死活samsara),天然他不愿放你松手!威胁利诱的勉强你,使你重重阻滞,这时候,你应该更默然的谢意他给你的逆增上缘,使你更能觉悟东说念主生的无常,死活轮回的灾难,发起坚固说念心,对四周阻滞你的东说念主,心胸感德之心,度化之心,他们将是我竖立佛说念之后,我必度的对象,兴起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的心胸,昭着吗?

 

34.吃三净肉,三净肉是什么意思?

 

这是关于一般学佛弟子,一时无法就地悔改茹素的东说念主,个东说念主的态度有各样未便,予以他们一种权宜便捷之法,令他们渐渐对佛法的意思意思统共了解,尔后再改除吃三净肉的不雅念,因而理念茹素食之说念。

 

何谓三净肉?即是截止在三种情况之下,这三种肉不得吃。

 

第一不自戕:不是我方亲身出手所杀,若杀所得之肉不可食,若食则犯规,得罪无量。

 

第二不教他杀:我方想吃肉,知说念我方不可亲身杀,而教别东说念主杀来给我吃,这亦然犯规,得无量罪。

 

第三不闻杀:莫得我方亲身杀,也莫得教他东说念主杀来给我吃,但听到隔邻有杀鸡,鸡叫之声,此肉亦不得食,食肉则犯规,得无量罪。

 

还有一种叫作念为我杀,何谓为我杀?譬如我到一又友家,一又友很好客,特地买活鸡或自家所养的鸡来杀,这鸡本来不活该,因为我来的原因,这鸡为我而杀,为我而死,这叫作念为我杀,此肉亦不得食,食肉则犯规,得无量罪。

 

吃三净肉的意思即是这种情况而定,除了这三净肉除外,去买现成的肉或吃便餐之肉,即不组成表率之内。

 

35.常听到涅槃这两个字,到底是什么意思?

 

涅槃(梵语nirvana),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,最终的归宿,临了的办法与终程,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。

 

涅槃经云:‘夫涅槃者,名为摆脱。’

 

涅槃经云:‘涅槃义者,即是诸佛之法性也。’

 

涅槃经云:‘隔离一切愦闹法故,以大沉寂名大涅槃。’

 

佛法清净无染即是涅槃。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常恒无有变异,光明自如,当下即是涅槃。小东说念主之辈无明覆故,令诸众生不可得见涅槃,虽处涅槃性,不见涅槃,长久不得摆脱死活。

 

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有个涅槃之心,小东说念主不开荒,不勤修,不时苦闷,虽有涅槃之心,有亦等于无一般。

 

勤修戒定慧的菩萨行者,断苦闷,便见涅槃,当知涅槃是常住法,非本无今有,是故涅槃是常住的。一言以蔽之,涅槃的意境是勤修戒定慧而得,涅槃即是清净佛法的笔名,每个东说念主都有一颗清净之涅槃妙心,仅仅无明苦闷所覆蔽,因而不得普见涅槃,是故千里沦死活,流转六说念。若能发起说念心,弃除贪乐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,心生恭敬三宝,勤修如来处死,息灭贪嗔痴诸苦闷,普见不生不朽之佛性,即见涅槃。

 

36.涅槃意境有何档次之说呢?

 

声闻(梵语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buddh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佛(梵语buddha)圣东说念主所证悟的涅槃意境,高下浅深是有档次的,依佛法所提的涅槃有四种:

 

一者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:真如理,随缘变造一切诸法,虽有苦闷垢染,而人性清净,具足无量精巧功德,无生无灭,湛若虚空,一切万物对等共有,与一切法不一一样,离一切相无有辞别,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。

 

二者、过剩依涅槃:苦闷之障虽灭,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,故名过剩依涅槃。

 

三者、无余依涅槃:苦闷既尽,所余五阴之身亦灭,故名无余依涅槃。

 

四者、无住处涅槃:不住死活,不住涅槃,穷改日际,利乐多情,故名无住处涅槃。

 

37.空门中时常提到佛陀有十大弟子,有那十位大弟子呢?

 

佛陀的大弟子岂止十位辛劳,有数不尽算不完的大弟子,仅仅历代弘法者常援用这十位弟子而言,并非佛陀只限十位大弟子,孔子的大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了,何况堂堂大圣佛陀呢?

 

经典有如是记录:佛一席之法会,听法证说念者无量矜重,证成果位者,可堪称大弟子,行化一方,多得不胜排列。这十位大弟子也只不外是无量矜重中之十位辛劳!十位大弟子表征各东说念主长处,十位大弟子合并起来,才是一味的佛法,仁者!昭着吗?目前辞别将这十位大弟子叙述如下:

 

舍利佛—机灵第一

目犍连—神通第一

富楼那—说法第一

须菩提—解空第一

迦旃延—论议第一

大迦叶—梵衲第一

阿那律—天眼第一

优波离—持戒第一

阿难陀—多闻第一

罗侯罗—密行第一。

 

38.真有洞天福地吗?

 

是的,洞天福地(梵语Sukhavati),一般东说念主往往以嗅觉器官能直观的就确定,以嗅觉器官不可直观的就否定,这种不雅念是很冒险的,有时候心存这种不雅念,在一生中,会因此时常失去一些嗅觉器官除外的真相与真理。这即是理智反被理智误,不信圣东说念主之言的果报。

 

学佛即是学觉悟,不是学迷信,不知说念内容情况而信,这叫作念迷信;因正确富厚一切内容真相而信,这叫作念正信。佛(梵语Buddha)是觉悟的东说念主,佛将觉悟的东说念主生不雅与宇宙不雅,逐个公开忘我,报答让咱们昭着一切真相,好让咱们不至于诱骗东说念主生与宇宙的窠臼里。

 

洞天福地就口角嗅觉器官所能战役的意境,非物资界所能量度的,要证成果位者才能亲证亲历的,佛是大觉悟者,佛陀怜恤将物资界除外的世界告诉咱们。

 

阿弥陀经云:‘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,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,其土有佛号阿隬陀,今目前说法。舍利弗!彼土何故名为极乐?其国众生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’

 

39.不雅音、文殊、普贤、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道理?

 

不雅世音菩萨(梵语Avalookitesvara)表征大悲心,文殊菩萨表征大机灵,普贤菩萨表征大行,地藏菩萨表征大愿,这是以狭义态度而言,每尊菩萨都代表我方本有的仪态与特征;在广义的态度而言,每尊菩萨也都具足大悲、大智、大行、大愿;并不是不雅音唯独大悲,而无大智、大行、大愿,也不是文殊唯独大智,而莫得大悲、大行、大愿,更不可说地藏唯独大愿,而无大悲、大智、大行,联系这点,是为空门弟子与一般社会东说念主士所误解的。更进一步而言,四大菩萨有的大悲、大智、大行、大愿之总汇聚,才是圆满的一尊佛。

 

有些弘法者,报答文殊菩萨,却降低不雅音、普贤、地藏菩萨,或有东说念主报答地藏,却降低文殊、不雅音、普贤菩萨,或报答普贤菩萨,却降低不雅音、文殊、地藏菩萨,如斯一来,都是不正确的一端,佛法是完整的,佛法是圆满的,佛法是一味的,佛法是贯串无碍的,不不错偏概全,断失佛法大义,诸佛会叫冤枉,菩萨会说还我大意,历代祖师会鼎力澄澈,不可失慎!

 

40.何谓‘三量’?

 

三量是佛法为了阐明一切真相的设施。

 

1.现量:不必意志思索,大意直观亲证到的意境,譬如六根触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能正智契真如。如东说念主饮水,心里有数,又如手触火,当下能确定了知是也。

 

2.比量:如远见烟就知说念彼处有火,听到隔邻有谈话的声息,就知说念内部有东说念主。

 

3.圣言量:又称为圣教量,因有圣东说念主的文教才知说念的,称之圣言量。

 

41.何谓‘阿鞞跋致’?

 

这是印度(梵语avinivartaniya),华译为不退转,是菩萨的阶位名,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,才能到达此位。佛陀告诉咱们说:只须咱们一心专念经号,能达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citta),必得阿弥陀佛怜恤接引往生洞天福地,一朝往生净土,就能永不退转,直到竖立佛说念。阿弥陀经云:‘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齐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。’

 

不退转有三种含义:1.位不退。2.行不退。3.念不退。

 

42.女众每个月齐有生理期,在生理期期间,常流不净,是否可上大殿礼佛上香?

 

无妨,只须身心保持洁净,一切照章而行,上大殿礼佛上香,乃至作念早晚课,佛闲适都来不足了,若何不不错上大殿礼佛上香呢?佛深怕咱们懈怠,在生理期的期间,能如斯殷勤勤修佛法,佛会随喜你的精进,起欢叫心,预祝您早成说念业,请幽闲吧!

 

43.父亲得肝癌,我是三宝弟子,是否可告诉家父?他堪受得了吗?

 

为了父亲能往生净土,应该提早告诉他,这才是确切行孝说念,否则比及他的肉体更虚弱才想告诉他,其时候他欲求生净土,仍是气力不足,兴隆不起来,反而害了他往生净土的机缘。

 

天然你要告诉家父得癌症之际,须要找个适合的契机才告诉他,虽然他听到这种坏讯息,一时会灾难万千,身心不自如,不振的情绪,不时抛弃著,只须你有耐烦陪著他,缓缓教导佛法正确的理念给家父听,相信家父若得到佛法的柔润,东说念主生不雅集有所转机的,毕竟,布帛菽粟是每个东说念主所必经一趟的,你说是吗?

 

44.东说念主刚命终,如何处理才多礼?

 

佛法是要咱们求得摆脱(梵语vimoksa),离苦得乐,乃至往生净土;因此,东说念主一朝刚命终,在这个时刻,第一件事要作念的,就地要猜度请落发师傅为命终者助念与开示佛法,因为开示佛法可令命终者意志导反正念,正念若拿起,随从大众念经,以求得清净一心,独力与他力相应,当下即可蒙佛怜恤接引往生净土。

 

45.佛菩萨那么多,到底念那一尊比拟好?

 

佛佛说念同,法法对等,佛菩萨的确相等之多,那么到底念那尊好呢?空门中常有东说念主问过这个问题,这位仁者啊!证成果位的佛菩萨,一律对众生对等的,佛菩萨相互之间也不会相互妒忌,只须你虔敬的念,念那一尊都不错,联系这点,咱们不错尽管宽解,是以当你想要念经之际,就聘请你可爱念那尊佛或菩萨即可,也不错说,聘请一尊你合计会生起欢叫心的一尊来念,或聘请一尊认为与你较有缘份的一尊来念。

 

念经贵在‘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’,摈弃杂思休想为重,只须念一尊佛,念得妄念不起,念得清净人性现前,这就达到念经的宗旨,因为咱们是以‘一心不乱’作为往生的撑持,而不以念许多佛菩萨为荣,假使佛菩萨念许多尊,末端内心反而易生起各样辞别心,不易入一心的意境,这样一来,念那么多尊的佛菩萨有什么用呢?切记!

 

46.鬼附身,真有这样一趟事吗?

 

是的,鬼说念众生亦然六说念中的一说念,鬼的种类许多,譬如有:多财鬼、少财鬼、饿鬼、恐怖鬼、厉鬼、一身鬼、啖血鬼、啖气鬼、狡诈鬼王等等,鬼说念众生的果报许多,千奇百态,完全依他个东说念主夙昔造作多么罪业,因而感召不同的鬼说念世界。

 

鬼附身是常见常闻之事,并不是可怕或有数新闻,只须个东说念主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现前,缘分红熟,冤亲借主找上门来,你逃也逃不掉,避也避不开,轻者容易发楞!重者自言自语,致使哭笑无常,手挥脚舞,如同拍电影的导演,自导自演自唱,别有一番风采,关联词莫得因果不雅念的医生或精神科分析家,都把他看成念精神分裂症来看待,叫他吃自如剂,或打麻醉药,末端把这位业障现前者,整得哭笑齐非,临了白白的送命。

 

咱们要知说念,鬼说念众生要附东说念主的肉体,也必须要有附在对方肉体的要求,譬如说:夙昔无量劫前,你也曾杀死东说念主,欠别东说念主的人命债,因果现前,当下被冤亲借主找到,那就由不得你啦!又如你欠别东说念主的情谊债,也会找上门来;强暴奸淫之类,也会找上门来。

 

诸位!鬼说念众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,既然来了即是有缘分而来,无缘分是不会来的,这点也请大众宽解!

 

47.茹素与吃斋有何不同?

 

不食众生肉,仅食植物类,不食一切万物肉,亦不得食五辛,何谓五辛?即是大蒜、茖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渠是也。若能如是而食,是名茹素。茹素可闇练咱们的怜恤之心,茹素不会与众生结恶缘,茹素会隔离一切恩仇,茹素会渐渐消业障,茹素会净化因果纠缠。

 

菩萨戒云:‘若佛子,故食肉,一切万物肉不得食。夫食肉者,断大怜恤佛性种子,是故一切菩萨,不得食一切万物肉,食肉得无量罪,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’

 

菩萨戒云:‘一切男人是我父,一切女东说念主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。故六说念众生齐是我父母。而杀而食者,即杀我父母,亦杀我故身。’何谓吃斋呢?吃斋完全不是茹素的意思,吃斋是过午不食之义,吃斋有包含茹素,但茹素随机包含吃斋;这是一般东说念主把茹素说成吃斋的语病;茹素是茹素,随机有吃斋;吃斋一定有茹素,身为空门弟子,应该要如斯理念,若能理念这点,是名真佛子哩!

 

48.一又友与亲戚有病苦,当我欲前去走访病东说念主之际,相命的东说念主与老一辈的东说念主,告诉我说,会犯煞!犯冲,会带来不如意,使我一直不敢落拓照看病东说念主,是否真会犯煞!犯冲呢?

 

佛法讲缘分果报,无因则无果,果由因而来,咱们莫得造恶因,去照看病东说念主,绝无后遗症可言,更谈不上什么犯冲犯煞之恶言!

 

江湖郎中与相命者可爱制造一切玄谈,让你不易想通,拖泥带水的话,来限制一般无知之辈,使无知者屈服在江湖郎中的玄谈中,这一系列的玄谈法术,空门称之为邪命。

 

佛陀心怀若谷常荧惑佛弟子,要关注病东说念主,要照看有病苦恼者,乃至走访安危病东说念主,普令病患者早日肉体健康,复原正常。

 

菩萨戒云:‘若佛子,见一切疾病东说念主,常应侍奉如佛无异,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(梵语福田punya-ksetra),是第一福田。’

 

49.依大乘佛法而言,佛有三身,多么为三?

 

1.法身(梵语dharma-kaya):即是中说念之理体也,佛以法为身,故称法身,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。

 

2.报身(梵语sambhoga-kaya):报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。关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,报身处于实报尊严土。

 

3.应身(梵语nirmana-kaya):一名应化身,为化度众生应现各样之身也,关于初地菩萨应现者,名为胜应身,胜应身处于便捷过剩土。应现于地前小东说念主及二乘者,名为劣应身,劣应身处于凡圣同居士。

 

50.千手千眼不雅世音菩萨,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种道理?

 

千腕表征神通弘大,自如自得,无障无碍的意思;千眼表征机灵无限,不雅照世间,自如无碍的意思。

 

不雅世音菩萨(梵语Avalookitesvara)示现千手千眼是有缘分的,不雅世音菩萨无量劫之前,也曾亲近受之于千光王静住如来,时不雅世音菩萨始住初地,一闻大悲咒,立超第八地,心生欢叫,于是发誓表露大悲咒,令大悲咒安乐众生,即时应愿,身生千手千眼。这是千手千眼不雅世音菩萨由来之典故。

 

51.从事杀生业者,是否可归依空门?

 

有时候东说念主在江湖,阴错阳差,往往为了保管家庭的糊口,必不得瞬息为,致使环境所逼迫,无奈的从事杀生职责,这即是业力感召,要脱身实在辞让易,欲拔不可,如斯一来,应该如何呢?这位仁者啊!学佛即是要学觉悟,觉悟后就应该想办法渐渐改善的职责,否则的话,越陷越深,广行杀业,果报是不可思义的,但愿您能兴隆起默然,大丈夫提得起,放得下,怀著改恶为善,就地成佛的悲愿,若能如斯而为,十方诸佛嘉赞,诸菩萨护持,天龙八部拱手,历代高僧大德嘉许。

 

从事杀生业也不错归依三宝,因而来学佛,归依三宝后,心肠会渐渐理念化,毕竟,佛法可令东说念主觉悟,对口角善恶能分辨,对东说念主生不雅与宇宙不雅更能深入体会,对我方的思想行动就能净化,缘分红熟的话,天然会断念杀生的行业,是故,从事杀生业者照常可归依空门。

 

52.佛陀为什么奉劝咱们不要杀生,道理安在?

 

大圣佛陀匪面命之劝咱们不要杀生,其道理有四种。

 

(一)杀生害命,罪业艰苦,不可入空门摆脱之说念。

 

大智度论云:“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。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”

 

(二)杀害众生,相悖大怜恤心。

 

(三)众生(梵语bahu-jana)齐为夙昔生中父母,亲戚一又友,因此带来因果轮回故。

 

(四)悉具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:一切万物齐有佛性,齐不可杀,依佛的意境不雅看一切万物,将来都可成佛。

 

菩萨戒云:“当知汝是未成之佛,诸佛是已成之佛。”

 

基于这四点,是佛陀奉劝众生不杀生的情理,毕竟,众生最稀薄的,无过他的人命,人命最可贵,命一朝莫得了,一切也就免谈了,是以说,杀众人命,吃众生肉,饮众生血,啃众生骨,于事于理都分歧情理哩!

 

53.空门对杀生之罪,等第如何?

 

杀生大体上可分三等罪,细说不可尽,多么为三?

 

一、五逆罪: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。

 

二、重罪:杀东说念主置死,名为重罪。杀法技巧不同,其罪亦不同,果报亦有轻重。

 

三、轻罪:杀禽兽之类。

 

54.常听别东说念主说:“夭寿”这两字,不知其义?“夭寿”是如何组成的?

 

夭寿即是诞生后,人命活得不长,不以正常升天年事而升天,这叫作念夭寿。夭寿死法千奇百态,例如不尽。

 

不活该一火的年事因而升天,佛法称之为业报,业报是因果的现前,是最公说念的,是最对等的,无因则无报,世间与出世间都有因果。“夭寿”天然也逃不出因果的界限。

 

佛法告诉咱们,杀生会带来“夭寿”的果报,死堕三恶说念,纵得东说念主身,多病脆弱,耐久性的吃药,与药拨不开,病亦然无法疗好,这叫作念业障病。平常心胸恐怖,常作念噩梦,命终之时隐秘恶死。

 

55.修行当中,口业很难守,守口业有什么平允?

 

口业(梵语vak-karman)如果能守得清净,功德是无限量的,其果报好意思好难思议,略提五点:

 

一、口业守得好,在大众东说念主群,能让大众信托,黄钟大吕,赤诚故。

 

二、口业清净,讲话口齿伶俐,牙白口清。

 

三、口业清净,成佛说念之后,32相中牙齿可满盈40颗,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来的。

 

四、口业清净,口内之唾液,呈现甜密,清爽自得。

 

五、口业清净,演说佛法,梵音嘹亮,遐迩无碍,众生首肯。

 

56.常见空门中有放生的义举,请问“放生”内容道理安在?

 

众生(梵语bahu-jana)最诊疗的无过于人命,人命是最可贵的,放生当下即与放生的众生结善缘;放生可澌灭咱们在六说念中的恩仇,因果之结掀开故;放生的众生,齐有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,尊重故;放生当下可增长咱们的怜恤心,毕竟,六说念众生都是同千里沦的本家,咱们应该发起六说念众生的本家爱,不要相互残杀,倚势凌人,所谓:东说念主同此心,心同此理,正如斯意。

 

57.咱们一家东说念主常吵架,致使冷战与热战都搬出来,苦不可言,如何维系下去呢?

 

冷战与热战是吵架的极度名词,率先必须解释一下,然后再恢复黄居士您的问题。

 

何谓冷战?所谓冷战即是两者吵起架来,相互闹情绪,不拳打脚踢,嘴巴一句话也不说,大众相互呕气,闷气在心里,窘态的抗议,呈目前内心勾心斗角,相互不认输,如斯奋斗到底,不达办法绝不松手,无论孩子死掉,或屋子被烧毁内心假装如如不动,一幕一幕演下去,这即是冷战的真面庞。我说这种东说念主,不愧是小东说念主,名副其实的众生,傻瓜傻到顶点。

 

冷战最可怕,亦然最可怜,冷战的东说念主往往神思最多,冷战的东说念主心胸最不开畅化,冷战的东说念主往往妒忌心也较是非,同期也容易钻牛角尖。

 

何谓热战?当相互吵起架的时后,一股无形热火所抛弃,内心千里不住气,口骂又拳打脚踢,就像是一场火爆的干戈,一朝内心的无明呕气发泄之候,事隔没多久,两者相互很快又复原正常的往来,这种快刀斩乱麻的吵架,叫作念热战。热战与冷战比拟之下,冷战比拟恐怖,也比拟阴恶,内心遮盖杀机,有一触即发的暗影,属于歪歪曲曲的个性;热战天然火爆些,致使有时后也会闹东说念主命,但热战较属于直性子的东说念主,不善于耍神思、多谋多智,认为耍歪曲之心是件苦闷事,贫窭得不得了,顺利把性子耍出来就好了,何须多绕圈子呢?

 

一家东说念主常吵架,是理所天然之事,否则怎叫作念家呢?定即是不自如义、灾难义、苦闷义、阴雨义、恩仇义、因果义,家是积攒善恶之果报处,家不吵架,不像家,越吵越像家,吵大或吵小辛劳!正因如斯才叫家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父母、昆仲、姐妹、夫妇、妯娌、公婆、群山万壑,里里外外,相互妒忌、拉关系、不离这个家,家庭是最多事的,只须有二东说念主以上,就有东说念主我口角,扳缠不清。

 

中国有句成语云:“清官难断家务事,剪不时,理还乱。”目前社会上,最扯不清的业障,即是家庭纠纷,最不易摆平。

 

依佛法处断边幅,今略提四点:

 

一、家庭是个共业,是有恩仇而相聚的,既知恩仇之业而来,佛陀告诉咱们说:“应该随缘消旧业,更莫造新殃。”

 

二、家庭是各样业缘组合而成,每当碰到不如意或灾难事,咱们是学佛的三宝弟子,把这些不如意事或灾难事,看成念修行的逆增上缘,能促成说念心的坚固,知说念苦才能猛然觉悟哩!

 

佛经云:“十方三世诸佛,齐以苦为良师。”

 

三、家庭吵架闹纠纷之际,心里要怀著酬金想,父母对咱们有养育之恩,昆仲弟妹有缘相聚,要悯恻亲骨血之情分,是难罹难遇的。

 

心里更应该如斯而思想,一家东说念主从无始劫来,仍是于六说念轮回旷劫了,一生一生而过,相聚又打破,岂止投生在这个家一生辛劳呢?咱们再纠缠轮回下去,完全不是办法,在今生此世,相互就不应该再接续结恶缘下去,好好结个善缘,相互互让互忍互尊,澌灭相互恩仇,无始劫来的一切恶因果,在今生了办,致使大众共同归依空门,共同为摆脱死活使轮回而努力。

 

四、家庭吵架闹纠纷,佛陀告诉咱们说:“诸法本空,了不可得。”

 

家是如幻如化,吵架亦然如幻如化,纠纷亦然如幻如化,目下所呈现的一切,无非如幻如化,梦境伪善,一切无非无常在演变,家庭吵架,冷战与热战亦然如幻如化,了不可得,再如何的鏖战亦然无常的,完全不是永恒不变的,何须被如幻如化骗了,何须被无常的冷热战骗了!黄居士啊!你说是吗?

 

58.学佛最终办法是什么?

 

成佛。竖立无上佛说念即是学佛最终办法,六说念轮回不是咱们久居之处,毕竟,六说念充满苦痛、无常、梦境、无我、六说念非永恒的。声闻(梵语 sravaka)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二乘行者,仅是独善其身,不雅三界如牢狱,视死活如对头,急迫求离死活,只顾我方,不顾他东说念主死活,自度自为,并非学佛者的愿望。

 

菩萨行者正行六度波罗蜜中,未究竟证成菩提,亦然非学佛者的理念,佛说念是修学佛法的终程,一切行门已告圆满,机灵(梵语jnana)、怜恤(梵语maitrya)、信愿、神通齐已具足,圆满无碍,万德尊严,是故,成佛即是学佛最终办法。

 

59.请问佛法的意思意思,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疏通?

 

不是。宿命论强调东说念主生的行动、境遇,都依预定的气运发生,非东说念主力所能变更。也即是说,东说念主生一切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,是确定注定不变,叫作念宿命论。

 

这种说法是邪见,分歧乎真相之说,佛法是觉悟之法,洞彻诸法实相。空门相信,命是由善恶所累积而成的,行动造作有夙昔、目前、改日三个不同期空。夙昔所造的一切善恶行动,天然会产水果报,但果报之产生有轻重与浅深之异,何况果报的产生并不是仅落实在今生辛劳!而是果报有目前报、来生报、青年报、落实在三个不同期空中。

 

佛法告诉咱们说:透过遒劲的愿力可抑遏业力,那么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之行动即可消弭,这是不定业。透过愿力亦无法抑遏业力,这叫作念定业(梵语viniscita-karman)。

 

一言以蔽之,佛法业力果报之说,是站在夙昔、目前、改日三个不同期空而论定,把东说念主生的行动乃至境遇,说得理念透辟,圆满无碍。而宿命论之说,仅谈夙昔与目前之说,往往太主不雅意志,以偏概全,未达究竟,差距甚为悬殊。

 

60.“阿罗汉”如何解释?

 

阿罗汉者,能遨游变化,旷劫寿命,住动天地,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,是果位称呼。

 

阿罗汉(Arhan)为梵语,华译成三种义理:

 

一、译杀贼:杀苦闷贼之意。

二、译应供:当受东说念主天侍奉之意。

三、译不生:永入涅槃不在再受死活果报之意。

 

大智度论云:“阿罗名贼,汉名破,一切苦闷破,是名阿罗汉。复次,阿罗汉一切漏尽,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东说念主侍奉。复次,阿名不,罗汉名生,后世更不生,是名阿罗汉。”

 

61.我业障艰苦,念经念不下去,有何办法下功夫呢?

 

每个东说念主都有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,业障的确有轻重之别,由无量劫以来广造诸恶所得之果报,业障重因而念经的话,的确辞让易念得下去,不念经还好,越念休想越多,念经之心定不下来,这位仁者请提神!当咱们确切要下功夫念经之际,休想就紧跟著而来,佛号念得不坚实,这是初步念经的功夫,是正常的表象,要接续加倍努力佛号增多,拿起悲心而念,佛号由心起,由口而念,句句入耳,听得寥若晨星分明,达有益到、口到、,耳到,如斯三到共成一心,即有摄伏休想之功,日久纯熟,念经功力天然牛逼,即能念得三昧现前。

 

62.东说念主升天之后,行火化之际,对一火灵来说是否会烧痛他呢?

 

升天事后,经常神识在八至十四小时就渐渐打破,何况一火者已升天后五六天才行火化,神识早就脱离肉躯,缘分红熟,即转世转世。

 

是故,当神识一朝脱离肉体之后,行火化确当下,对王灵涓滴之痛完全不存在,毕竟,神识已离肉躯,仅剩下臭皮囊一堆,痛从何起呢?

 

63.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,而不坐其它之花呢?

 

莲花(学名Nelumbonucifera)表征清净无染,光明自如的意思,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,这种良习与特征,佛陀可爱拿莲花作譬喻。

 

众生轮回六说念,千里迷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不知决觉悟,越陷越深。怜恤的佛陀就告诉咱们说:五欲六尘之欲乐,沾不得,染不得,应该体会五欲六尘梦境伪善,如幻如化,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摆脱自如,修学佛法者,要师法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精神。

 

莲花在空门中,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,表征著平稳、无染、光明、自如、摆脱之义。其它之花,佛陀就较少比方,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尊严,清净自如,安详无比;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,不是显得怪怪的吗?不但不尊严,何况佛陀当下就显得莫得气质了,逊色多了,不是吗?

 

64.如何最近几年来,经常走倒楣运,该解危?

 

佛法讲因果(梵语hetu-phala),莫得造因,就莫得果报。换句话说:倒楣运也有倒楣运的因果,倒楣运即是果,倒楣运的前身即是因,因果不会繁杂,因果有一定的定律,在正信佛法中,找不到有楣运的名词,因为倒楣在佛法中不存在,众生对前因果无知,一朝发水果报之时,就地莫得机灵分辨前因果,启齿就说:真倒楣!走倒楣运!

 

如斯一来把事情真相无知的,都推给倒楣运这个名词背黑锅,众生不解佛法,甚可怜愍!

 

倒楣运的界说即是说:莫得造恶因,却有案可稽得后果,这叫作念倒楣运。或者说:用手打在张先生的嘴巴上,张先生的嘴巴痛是理所天然,而张先生嘴巴不痛,却痛在李先生的嘴巴上,那么,咱们就不错说李先生真倒楣!依意思意思上,张先生痛是正常的,却转换痛在没被打的李先生之嘴巴,这即是倒楣运。

 

但事实上,倒楣长久是不可设立的,因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东说念主事物,都是因果的法例,圣东说念主(梵语arya)与小东说念主(梵语prthag-jana)都不可例外,更无特权可赦免哩!

 

关于倒楣运解危的设施不会很困难,只须你正见佛法的因果不雅,你心目中就能澈悟,从澈悟后,你就永远不会再说倒楣运这个名词了,倒楣运与你无缘啦!到其时候,我就恭贺你入说念啦!

 

65.天天念经,业障还是频频而来,是何意思意思?

 

勤修佛法的行者,不是意味业障从此就不现前了,精进学佛念经,是种下转凡入圣的因种,将后必定吐花末端,证成佛说念。而业障频频而来,是意味夙昔无量世以前所种恶因在现前。

 

因果(梵语hetu-phala)是对等的,种下善因即感应善果,种下恶因即感应后果。也即是说,念经有念经的因果,业障现前有业障现前的因果。勤加精进念经,日益消业,业障即会缓缓净化,念经功力增强,一心不乱即可现前。

 

66.‘念经的道理’能否叙述一下?

 

念经根柢意趣,即是要达到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宗。使清净人性表现辛劳!念经的道理许多,今略提少许与您参究:

 

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是不二的,不是离开能念之心另有所念之佛,也不是离开所念之佛另有能念之心;更进一步说,能念之心即是所念之佛,所念之佛即是能念之心,能念所念不二,当下能所不一不二,一心现前,这即是所谓念经三昧。

 

67.明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进入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,是何道理?

 

明珠是一种化学药剂,访佛乳白色,半透明体,制成块状,明珠的功能可令浊水中之污泥千里淀作用,让浊水清净无染。咱们要使浊水复原到蓝本的清净,将明珠投于浊水中,趁便将浊水搅动一下,相隔不到五分钟的时辰,就不错看到浊水渐渐清净透明,污泥千里淀于水下面了。

 

疏通的意思意思,佛号进入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,这是引明珠之例,来启发念经的道理,也能如明珠一般的产生莫大功效。

 

佛号是心,乱心亦然心,以佛号之心来治乱心之心,使乱心平息无妄,乱心平息无妄确当下,乱心即归于佛号之心,仅此佛号之心即是佛。修学净土诀要者,若能精湛思想此义,在拿起念经之际,必定能产生清朗的应验,念经三昧当下即可现前矣。

 

68.何谓三乘?

 

声闻乘(梵语sravaka-yan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-yana)、菩萨乘(梵语bodhisattva-yana)。凡属修四谛诀要而悟说念之东说念主,断见思惑,可证阿罗汉果,总称为声闻乘;凡属修十二缘分而悟说念之东说念主,可证辟支佛果,总称为缘觉乘;广修六度万行,于多半劫间精进不退,更于百劫间,植三十二相福因,可证无上佛果。

 

69.声闻乘与缘觉乘要证成果位,要历经多久的劫运?

 

声闻乘若精进修行, 一心(梵语eka-citta)持戒无犯,修空法,精进四圣谛,要证成果位,快则三生,迟则六十劫。缘觉乘精进行说念,严守毗尼,破无明,精进十二缘分,要证成果位,快则四生,迟则百劫。

 

70.佛陀是大觉者,是否可堪称全能者?

 

佛陀能知东说念主生与宇宙真相,却不可将石头形成黄金,将黄金形成石头,佛陀是白费醒悟的东说念主,完全不是全能者,说全能者是外说念。

 

中外古今,圣东说念主与小东说念主,神通与特权,天下面找不到有一位全能者。天然有一些外玄门常猖言:我是全能者,我能创造天地万物,东说念主是我所创的,一切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都哄骗在我手中。这些鲁钝信口雌黄,会让智者所怜愍,所同情!缘何故?因为这与内容不臆测,分歧乎逻辑,特地之谈!

 

若天主是全能的,万事通的,我有许多问题,对天主的愚痴,深感纳闷与隐忧,在此仅提三点请问天主:

 

一、请问天主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之时,天主所站的地点是谁创造的?是站在什么地点来创造天地?诸位同参们!由此可见,在天主未出现东说念主间之前,天地本在,不因天主存在尔后再创造天地,天主所站之地亦然别东说念主所创造的,在天主创造天地之前已有天地,如斯类推永远扯不完,说不清。

 

也不错说,想找功劳来安在自己之说,往自己贴金一般;是以我说这种论调太过于神权化,创造化,愚民战略,巩固我方推翻别东说念主,我方登高别东说念主处卑,我能如斯别东说念主不可如斯,这种宗教已渐渐被精采的当代东说念主所透视,所日益断念,西洋国度有些求无上真理者,仍是有发现这点,阐明天主不是全能的,因此称之信口雌黄。

 

二、请问天主是否能创造一颗我方搬不动的石头?诸位不错意想而知!这个问题对天主是莫大的闇练。全能与非全能齐不可答,一答就出时弊,既是如斯,天主的全能岂不是有其词,无其实吗?是以后东说念主不该相持一直留心天主是全能的,是最尊最上的,唯一无二的,是巨擘的,无东说念主可比伦的,如若如斯一来,会让智者所同情!天主也承受不了这种赞誉与留心!

 

换句话说:天主能创造一颗我方搬不动的石头,当下就不是全能的天主,既然天主全能,缘何我方能创造的本能,但又无法出动石头,天主的全能跑到那里去啦!

 

西西另类人体艺术摄影

若天主不可创造我方搬不动的石头,当下就不是全能的天主,既然天主全能,缘何我方能创造的本能,但又无法创造出我方搬不动的石头,天主的全能跑到那里去啦!

 

若天主不可创造我方搬不动的石头,那一切免谈了,天主根柢就不可堪称全能,全能这个名词,仅是愚民战略的谰言,很豪爽的诈骗宇宙一切祥和之东说念主。

 

光是一颗石头,天主就创造不出来,致使搬不动了,天主就搞得满面是灰,乌烟瘴气,抬不起首来了,是以咱们说:全能是外说念之说,邪见论调,与真理不相应,但好意思其词,无符内容之说,愿仁者思忖思忖!

 

三、请问天主知说念我要伸出右手还是左手?这时候的天主又是踢到铁板了,又是碰到铁钉了!是以全能不不错瞎扯一场,瞎扯一场是要负缘故果的,真理是一不是二,是二不是真理,真理不受时空所改变,佛法亦如是。

 

天主完全无法知说念我要伸右手或左手的!佛法讲心肠摆脱的意境,机要莫测,天主遥不可测,毕竟,咱们每个东说念主的心理举止是哄骗在我方,一切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,都是不离咱们的心,心是一切祸福福祸的要津,口角善恶的源泉;而不是哄骗在天主的巨擘手中,天主无法先见咱们的起心动念,更无法驾驭咱们的心念,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不是天主所赐予或刑事背负的。

 

一切心念,祸福福祸,口角善恶是哄骗在个东说念主的心中,这点相等进攻,我方领有起心动念的目田意志,乃至祸福福祸不离自心,这种尊贵目田权在于我方意志,无知的外说念不可自发,硬性推给天主所统率,背本逐末,瞪著眼晴说瞎话,把我方领有的心肠功夫不要,而逐个行交给天主统辖,由东说念主民的祈求,再由天主赐给咱们心肠或刑事背负咱们的心肠,我方本有而不要,却交天主,再由天主披发奖惩,矛盾四起,何须冠上加冠,这种簸弄东说念主类的行动,由于少数东说念主这种作为与邪说,确切要不得,让一些有善根的东说念主士,奠定诞妄的不雅念,却走入邪道,过头信仰,永不掉头,如钢钉钉于墙壁,拔不起来一般。

 

空门弟子所要的是菩提大路,而不是神权论、创造论、致使愚民战略等等。

 

一言以蔽之,佛陀是白费醒悟的东说念主,是大觉者,而不是全能者,全能仅仅时期的好意思妙言词,是夙昔时期愚民战略的居品,是顽固东说念主民思想限度的法术,把东说念主权交给天,再由天来奖惩东说念主,如是谬论,渐渐被精采的东说念主类所识破,先进的国度与追求无上真理的东说念主士,却视为信口雌黄。

 

71.夙昔未学佛前,只凭著一股祥和之心,也曾布施建神庙,不知功德还是舛讹?

 

一般东说念主往往会说一句话:假使当初我能拿出来布施盖梵宇就好了,可惜啊!仍是太晚啦!最近被倒闭了,或被东说念主抢了,或被充公了,或借而不还了,或被打劫了,内心无限的悔意与无奈,又恨当初莫得发大心,或当初莫得学佛,如果当初能将这笔钱,拿来布施盖梵宇多好!

 

咱们修学佛法的东说念主,夙昔之事已曾夙昔,不要追悔,不要恨当初,你要知说念夙昔是名副其实的小东说念主,目前亦不例外,急什么!何须沮丧夙昔莫得布施顺利,目前不是还来得及吗?把目前的领有看成夙昔的领有,岂不是完全一样!布施喜舍要把执现前的一念,而不是持重夙昔与改日,切记!

 

神庙往往广设杀生祭祀!以三牲酒肉奉祀神祇鬼灵,因此,杀业多半,水火倒悬,依佛法而言,这是对禽兽说念(梵语tiryagyoni-gati)的倚势凌人,把我方的欢叫,建设在别东说念主的灾难之上,跟众生结恶缘,如斯而为,不但莫得功德,反而有无量舛讹;再进一步说,神庙乃六说念中之神祇,尚未证成菩提,未开悟之众生,与咱们同处于六说念中,一朝寿尽福尽,必将失足,神祇自救都不成了,那来的救东说念主出世摆脱死活呢?

 

由以上分析,咱们不难昭着,布施的对象很首要,对象是杀生业的神庙,空门弟子是行欠亨的,毕竟,佛法是挽回六说念众生之法,普令一切万物离苦得乐,转凡入圣之说念。

 

72.善恶难分,如何正见善恶?

 

善与恶不离心,心(梵语citta)能生善,也能起恶,善恶由心所发,要制止善与恶也不离心;是故,心是罪源,亦然善之本。

 

心动念头之际,纯以利益他东说念主为起点,是名为善;无益于他东说念主之念头,是名为恶。往往角度或态度不同,站在这边是善,但站在那里是恶。非善心起点,有办法为善,此善所得功德不大;纯善心起点,因而行恶,此恶之罪不大;善恶的标准在于心肠的动机而定。

 

73.何谓“超度”?

 

一般东说念主却把超度两字,仅拿来看成念超度一火灵之说,这种言说不很正确,超度的内容道理是卓越死活,共度涅槃此岸,是名超度也。超度的对象有三点态度,多么为三?

 

一、现生中能令迷妄者,邪见者,导反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,由思想上的编削,破迷启悟,是名超度,是思想上的超度。

 

二、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,因修而证悟,得入涅槃,因而摆脱死活,隔离六说念轮回,是名现生超度。

 

三、升天后,家族以虔敬之心,邀请落发师傅为一火者开示、念经、诵经,作念经事等等,普令一火灵得以往生净土,是名善后超度。

 

74.东说念主升天之后,多久时辰以内超度有用果?

 

升天越久,岁月拉得太长,超度的效果也就不尽逸想,经常在七七日内有用,也即是在四十九天之内,若教育四十九天以后,当下随业受报,也即是说,随著善恶之业转世转世,轮回六说念而去。

 

地藏经云:“一火者七七日内,如痴如聋,或在诸司,辩白业果,顽强之后,据业受生,未测之间,千万愁苦,何况堕于诸恶趣等。是命终东说念主,未得受生,在七七日内,思之间,望诸骨血家族,与造福力救拔,过是日后,随业受报。”

 

正信空门弟子,要理念超度内容道理,才不至于盲从信仰,佛陀告诉咱们的话,要逐个的听进去,不要以谣传讹,因盲引盲,自误误东说念主,舛讹无量,经常超度在四十九天内有用,四十九天以后,一火灵即随业受报,既是受报,要超度谁呢?

 

释教界乃至社会东说念主士,不解超度之真相者亦不少,如是之辈,有待深入佛法,正见佛法,莫以自误误东说念主,以盲引盲,超度不成,反而劳师动众,窘迫不胜,岂可失慎乎?

 

75.请问烧香拜拜的东说念主,都是释教吗?

 

烧香拜拜动怒是释教才有,玄门亦有烧香拜拜的情况,目前略提一些不雅念,让您能辞别出佛与说念之别:

 

一、玄门:如一般善男善女走动的庙、宫、殿、坛之类的建筑物,大体上是玄门的形象与特征,内部供奉的对象,大体是神说念与鬼说念众生。譬如:太上李老君、天上圣母、仙境金母、关圣帝君、五府千岁、北极玄天天主、文衡帝君、保生大帝、三官大帝、神农大帝、注生娘娘、福德正神、南斗星君、北斗星君、太岁神祇、庶民公、万应公、七爷八爷、虎爷等等之类。

 

这是玄门供奉的对象,大体上是多神教的宝贵,以精神的托付,心灵上的安危而信仰,更祈求祥瑞,消灾解厄,求福免难而信仰。

 

神庙里经常甩掉有杯筊、改运、运签药签、祭煞、符咒纸条、巫术、签诗、犯冲、烧银纸、乩童、扶鸾降诗、库钱、三牲酒肉拜祭,像这些居品都是神庙所常见的,是故神庙色调丰富多采,神庙信徒理念较初级,神说念完全是三界轮回的世间法,天然也有劝化众东说念主断恶行善,但意思意思未达究竟摆脱之境,长久是相对待的祈求,与出世摆脱之法尚有一段距离,驴年马月。以上所教导神庙领有的形象,让大众对玄门有所共鸣,才不至于误解玄门当释教。

 

二、释教(梵语Buddha-sasana):释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由印度传入中国,释教传来中国前后已有一千九百多年,在中国生根发展,已普及到寰球各省,释教在隋唐的时期,也曾有过清朗灿烂的释教黄金时期,韩国、日本的释教,即是由中国传入的,时辰也在隋唐时期。释教的文化影响通盘中国文化,孝顺不可思议。

 

释教所供奉的不是至人、鬼、阴魂这些,这些还是尚未摆脱,亦然处于六说念轮回中,故空门中无奉祀神、仙、鬼、阴魂等类。空门所供奉的,所尊的,一定要到摆脱的圣境,已出离死活的圣者,乃至究竟证悟无上菩提的圣东说念主。

 

譬如: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、阿弥陀佛(梵语Amita-buddha)、药师佛、机灵胜佛、日蟾光佛、普光佛、善意佛、慈藏佛、不雅世音菩萨、文殊师利菩萨(梵语manjusri)、普贤菩萨、地藏菩萨、龙树菩萨、弥勒菩萨 等等佛菩萨,佛有无量矜重,菩萨也无量矜重,总归而言,正信空门弟子,所供奉的圣像,都已证成菩提之圣者。

 

礼佛拜佛乃至学佛,最终办法即是为了要成佛,为了要成佛才来礼佛拜佛乃至学佛,因为成佛是学佛者临了的办法、宗旨、与归宿。成佛是透彻的圆满者,已达到自发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之圣境。

 

释教有浩大盛大的法海,佛法矜重,可令地面一切万物,了知东说念主生不雅与宇宙不雅的真理,因而广修诸法,因修而证,因证而得,临了,离苦得乐,破迷启悟,转凡入圣。

 

抽象上头所叙述的少许一滴,释教与玄门的建筑法是不同的;所供奉的对象是截然有异的;教义亦然一丈差九尺,信徒的档次与仪态,是世法与出世法之别;临了的宗旨与办法,更是差距悬殊,简此恢复仁者所问,若不翔实,请仁者来函共研,功名盖世!

 

76.作念梦好不好,是否有善恶之分?

 

确切达成无梦的意境,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,不但小东说念主会作念梦,阿罗汉(梵语Arhan)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作念梦。俗云:智者无梦。

 

梦是由睡眠之际,意志起现行,现行而产生执著,因执著再产生各样影像,如江平地面、东说念主事物,这种表象空门称之梦心仪志。

 

梦心仪志可说还莫得确切酣睡,似睡非睡所起的妄识,因而起变化之幻影,梦心仪志不要太认真了,梦之好与坏不离妄心所浮现,不应执著其境。

 

永嘉人人云:“梦中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”

 

梦中明明有六说念的各样意境,这种千奇百态的景象一朝觉醒过来,却空空无世界了,这即是告诉咱们说,梦乃睡眠中的细微妄识所现起的,咱们不该对梦之境产生爱恋与恐怖,毕竟,梦是梦境意志所变现故。

 

作念梦天然不好,梦是莫得内容睡著,由细微意志浮动所变之境,难怪睡了老半天,还是没睡好,一直还想睡下去,酣睡是无梦,有梦不可酣睡,换句话说:有梦无睡,睡时无梦,半睡半梦会越睡越窘迫,梦中劳心故。

 

梦是夙昔生中,乃于今生所作念之善恶种子,紧急在八识田中,在夜睡中往往会影现出来,似真非真乃至真,从梦中显出有善恶之意境,有喜有悲,有哭有笑,看破红尘都在梦中流露而出,致使演完东说念主生的布帛菽粟。

 

东说念主真奇怪,可爱贪执好意思梦,一躺在床上就想恭候梦中的情东说念主再度出现,于梦中集中,搔首弄姿,致使有些东说念主,梦不到情东说念主,在临睡前合掌,跪于床上祷告好意思梦再来,社会上的青年男女有如斯倾向颇多,这是很危境的举动,往往贪执好意思梦会感召不可打理的后遗症,空门叫作念内魔引外魔。

 

夜睡之际起恶的妄念,就成噩梦,若起善的念头,就成善梦,梦即是妄心之病,无妄心即无梦,无梦即无病。

 

噩梦与善梦,都由夜睡妄心所变现之境,离心无境,离境无心,心生境生,心灭境灭,是故,心与境是不二的,若能正见心情如幻,毕竟空,清净自性,光明不动,那么噩梦与善梦斩草除根,匿迹无影,万里无云万里天,到此时此刻,梦从何起?

 

77.何谓业障,业障能保管多久?

 

所谓业障者(梵语karmavarana),即是无始劫来所造的业因,阻滞我所行所为的一切困境,包含有形无形者,乃至阻滞菩提自性的一切困境,称之为业障。业障有轻重之别,有浅深之分,业障种类颇多,依何种业感召何种业障。

 

业障种类无量矜重,贪有贪之业障,嗔有嗔之业障,痴有痴之业障,无明(梵语avidya)有无明之业障,怒有怒之业障,赌博有赌博之业障,好酒色有好酒色之业障,奸官污吏有奸官污吏之业障,举之不完,说之不尽,种下的业因越深,以后的果报也就越大,如拍皮球,拍越大球弹得越高,拍越小球弹得越低,不拍球球则不跳!造业亦如是。业障渐修渐消,修得越精进消得快,不修保存照旧,如种子放在仓库,永无一失。

 

业障保管多久,与造业浅深轻重有顺利关系,业障艰苦则保管久,业障轻飘则保管倏得,依浅深轻重而定,果报涓滴不爽。

 

78.‘忏悔’如何解释?

 

发露夙昔所作的旧恶,名之为忏;知错以后不再接续而作,名之为悔。发露夙昔所作的旧恶,从此完全不再历史重演,这是忏悔之义。

 

79.我已受过五戒,乃至菩萨戒,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,如何是好?

 

淫欲是东说念主类最难游过的爱河,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,难割难舍又难断,胶漆相投又如丝!这些不雅念,空门弟子必须要有所共鸣的。

 

受过五戒(梵语panca silani)与菩萨戒后,恰是好修行之际,要从淫欲净化摆脱,的确不是用嘴巴讲讲就行了,意境一朝现前,功夫浅深即可分晓。

 

这位仁者啊!法无定法,应机则宜,数息不雅、骷髅不雅、不净不雅、坐禅、念经、礼佛、诵经、礼忏,齐无法产成效果,业障艰苦,难调难伏,不首要!再换个边幅,暂时出去外面散散心,往郊野风兜风,往山水处浪荡,欲心会渐渐转换作用!

 

尽量幸免色情交谈,幸免看听色情书或音乐,尽量幸免易激起欲火之欲乐,在小东说念主地禅定功夫不够,易被境所转,是以发心修行初步功夫,必须暂时不要太接近色欲之境,毕竟不易转境,反而易被境所转。

 

欲火抛弃渐渐消逝后,应该再接再厉,或念经、礼佛、诵经、参禅悟说念。

 

空门相信,的确有些东说念主业障很艰苦,当欲火激起之际,难过要命,一切清净之法对他来讲,完全派不上用场,当下失灵,是故,守戒不易,唯愿仁者慷慨图强,一分努力,一分收货,功不唐捐,苦尽甘来,朝晨之前,必有一段阴雨的挣扎与冲刺。

 

80.请问五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?

 

五戒是小乘戒,是尽形寿受持,也即是受戒之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应于一生受持,若命终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即时消夫,但一生受持五戒之功德亦然存在,若精进勤修佛法,可证成阿罗汉果(梵语arhat)。

 

菩萨戒是大乘之戒,是尽改日际受持,也即是受戒之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,菩萨是因,佛为果,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,因而行菩萨说念,菩萨说念圆满即佛说念圆满。

 

夙昔尊严劫,目前贤劫,改日星宿劫,三千佛齐受菩萨戒而成佛,一切万物,一切菩萨,一切诸佛,无一不是由受菩萨戒而得成佛。

 

81.“发菩提心”为何那么进攻?

 

是的。发菩提心即是发成佛之心。菩提是觉悟的意思,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是觉悟之心,佛弟子若欲成佛,必须发过菩提心,不发菩提心,欲得成佛,终无是处。

 

伏见经云:“发菩提心者,即是佛心,其余诸善,不得为喻,能出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之苦门,入泛泛之胜路。”

 

华严经云:“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诞生一切诸不萨行,十方三世诸佛,齐从菩提心而诞生故。”

 

历代祖师云:“修行不发菩提心,犹如耕田不播撒。”

 

82.释教徒反对自戕吗?

 

是的。自戕是过头倦世的行动,我方现生中所遭到的各样不如意或难以突围之际,旬日并出,错认自戕之后,就不错得到摆脱,于是,唯死是路。

 

释教徒反对自戕的,自戕有无量罪,一个东说念主也曾自戕过,在他的八识田中,却已种下自戕之因,将后会接二连三的自戕下去,是以咱们完全不可落拓动念自戕之心,若动念自戕,就地求哀忏悔,令自戕之心念得以抹杀,使心清净。

 

若不忏悔,此自戕之因会潜伏于八识田中,一朝困境或恶缘现前,自戕的念头又再度浮现,让你阴错阳差,唯死是路。

 

譬如影星谷名伦之自戕,依佛法而言,谷名伦跳十一楼自戕,不是这辈子才自戕辛劳!已于夙昔生中也曾自戕过好几次,自戕当下又把自戕的念头种在八识田中,自戕之念若种下八识田中,是坚固不失的,历经百生千生亦燃存在,若逢今生有不如意或不可解困之下,自戕之念又再度浮现,又是唯死是路。

 

释教徒是完全反对自戕的,自戕得无量罪,自戕不是措置办法的途径,是愚昧之举,若自戕确当下,其后遗症是不胜设计的,不可打理的。

 

83.念经或持咒有何功德?

 

见性是功,对等是德。念经或持咒若能念得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,能念所念双泯,菩提自性即时彰显,当下即见人性;是故,念经或持咒能专注一心,势必念经得见自性,因此超脱死活,隔离轮回。

 

念经以清净恭敬之心,能抹杀业障,免难度厄,娑婆业缘一朝尽,即得往生净土。

 

84.作念完早晚课,或完成一件功德,为什么要作念回向?

 

回向(梵语parinama)的意思代表何义?即是要咱们将所作的一切功德,令我方卓越摆脱,废除自我执著,因而圆成佛说念,下化众生为宗旨。

 

若修净土诀要的空门弟子,亦势必回向西方,命终之际,往生必成,若不发愿回向著,欲往生净土,终无是处。

 

藕益人人云:“纵得上品善,若不回向,亦不得往生;若芝麻小善,懂取得向,往生必成”。

 

回向有如斯进攻,当咱们早晚作业作完,乃至作完一切功德后,必须以最虔敬之心,于佛菩萨形像前作念若无佛菩萨者,就合掌面向西方,以恳切之心作念回向亦可。

 

85.众生千里沦愁城,于六说念中轮回不断,我悲心很切,想发愿来生再来东说念主间度众生,行得通吗?

 

这位仁者啊!度众生是善事,是菩萨行动,你的大悲愿使我很感动,贫僧何曾不如斯思忖过,仅仅我方还处小东说念主地,一切苦闷丛生,死活未得摆脱,轮回(梵语samsara)亦在,虽具足大悲愿,亦然不可自如,发愿来生度众生是善事,关联词死活不自如,说来就能来吗?不是儿戏!纵令来东说念主间,却有隔阴之迷,正见隐没,未能自度焉能度东说念主?

 

大智度论云:“具缚小东说念主,有大悲心,愿生恶世,救苦众生,无有是处。”

 

86.修行与度众生何者进攻?

 

两者都进攻,仅仅轻重有别。修行是本份之事,度众生是随缘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示现六年参访与苦修,尔后证成菩提,先后弘法利生四十九年。这即是示现给咱们看的,有很大的启示,六年参访苦修是自度自为,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东说念主利他。

 

莫得自度焉能度东说念主,不可自为如何利他。譬如:敦厚要教导学生,也必须先充实我方的学识与说念德,尔后素养学生,从国小、国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硕士、博士,运行勤求知问与广学说念德,这段时辰是敦厚自度自为阶段,学位完成之后,即踏入教化职责,那么,踏入教化职责是度东说念主利他的阶段。

 

轻重即是如斯一般,未证成果位之前,自度自为,是暂时性,不是永恒性的,这称之为重,度东说念主利他为轻;比及已证成果位的时候,度东说念主利他为重,自度自为已圆满,何有轻重之分呢?

 

是以咱们应该对修行与度众生有如是共鸣,才不至于乱了脚步,背本逐末,拖泥带水。

 

87.我时常说念心提不起来,缘何如斯?

 

业障现前会使东说念主提不起说念心,在周遭环境的冲逼也会使东说念主说念心动摇,客不雅成分许多,老是不离困境与顺境的闇练,有时候,佛法听多了,修行不知从何下手,的确许多东说念主有如斯忧虑,在此向您再教导一下,贫衲援用印光人人几句话与你共结法缘。

 

印光人人云:“东说念主命无常,光阴飞速,死活事大,淳厚念经,莫换题目。”

 

印光人人云:“修说念者,耿耿于怀‘死’字,则说念业自成。”

 

88.请怜恤开示“明心见性”的进攻性?

 

修说念者之是以修说念,无非为明心见性而努力,以见性即佛为宗趣。因为明心见性是破迷启悟的症结,是转凡入圣的要津。

 

涅槃经云:“见佛性不名众生,不见佛性是名众生。”

 

心是性之用,性为心之体,离性无心,离心无性,心肠不二,是名明心见性,见佛性不可再称为众生,见性者以性为用,行住坐卧,施为动作,不染尘生心,得自如故。不见佛性依旧小东说念主因地,起居糊口,语默动静,生心染尘,不自如故。见性即见佛,佛是我心作, 离心别无佛, 离佛别无心,心与佛对等,心即佛、佛即心。众生不见性,长久离性觅,累劫终不得佛。

 

般若三昧经云:“佛(梵语buddha)是我心,是我心见佛,是我心作佛。”

 

修说念根柢意趣,若不以明心见性为要,因而蝉翼为重,染境生相,是名外说念;若知回光照,因而明心见性,是名真佛子。

 

89.“无明”如何解释?

 

不解白意思意思,无明(梵语avidya)即愚痴的笔名,诱骗的笔名,对平时东说念主生与浩大宇宙不知真相,是名无明。

 

成实论云:“追赶假的事物和名相,叫作念无明。”

 

90.天台宗所立之三惑,何谓三惑?

 

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名为三惑。小东说念主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尚未证成无上佛说念,因而领有的一切诱骗。

 

见思惑是小东说念主的诱骗,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的诱骗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,思惑是思想上的诱骗,如贪嗔痴慢疑等五苦闷,声闻缘觉行东说念主若断了此二惑,即能证得阿罗汉果(梵语arahat),出离三界。

 

尘沙惑是菩萨的诱骗,菩萨化度众生,如果欠亨达如尘如沙的无量诀要,则不可完成素养众生的行状,故名尘沙惑。

 

无明惑即凭证根柢无明而言,能屏障中说念实相之理,断尽即成佛。

 

此三惑中,见思惑为粗,尘沙惑为中等,无明惑为细,其性质各不疏通。这是天台宗将小东说念主、二乘、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,内心统共之诱骗,将经论统摄归纳为三惑,让咱们能正见三惑真谛,因而证悟甚深菩提。

 

91.在家弟子入大殿应提神那些规矩?

 

是的,在家有家规,团体有团体的表率,国度有国法,梵宇有寺规,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各有其法治,对等对等!

 

空门在家弟子,若参访善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),将入三宝大殿之际,大殿若三个门,不得从大门而入,应从两侧小门而入;从大门而入,对三宝大失不敬,我慢贡高,牺牲自德。若无三个门,唯唯一个门,就由此门而入。

 

当你由两侧入大殿之际,切记身靠门之双方,若靠右则右腿先跨入大殿,若靠左则左腿先跨入大殿,这是第一件事;第二件事,入了大殿之后,方丈位、维那位、木鱼位之拜垫,不得行拜,有失伦次,增长娇傲故。除了三位拜垫不得行拜除外,其余大殿空间齐得拜。

 

率先礼佛三拜,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,两手反掌,心里默念:自归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路,发无上心。自行起立。第二拜拜下去,两手反掌,心里默念:自归照章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机灵如海。自行起立。第三拜拜下去,两手反掌,心里默念:自归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。

 

尔后起立,佛宝拜完之后,接著,顶礼梵宇之方丈和尚,面向著佛宝标的,嘴巴喊著:‘弟子某某向师傅销假,顶礼三拜。’话一喊完,即时顶礼下去,两手反掌之际,经常师傅会恢复:‘一拜或礼佛一拜’。你听到一拜或礼佛一拜,即恢复:‘阿弥陀佛’。默示依教奉行。师傅怜恤不出声,要让咱们种福田,你就礼佛三拜,不得违礼。礼敬三宝后,落发师傅会带咱们到会客室。到梵宇一切事办妥之后,欲归家亦必如法,率先到大殿礼佛,一切行法如前所叙述无异,先礼佛尔后礼僧,当您欲向方丈和尚告别之际,亦然面向大殿,口里喊著:‘弟子某某向师傅告假,顶礼三拜’。方丈和尚言:‘一拜或礼佛一拜’。即时下拜,两手反掌而答:‘阿弥陀佛’。此时此刻,来往梵宇的历程即告一段落。

 

信是到梵宇乃至入大殿来回的寺规,广说不尽,略此一谈,简此叨唠,不知仁者明晰否?

 

92.何谓‘三智’?

 

一切智、说念种智、一切种智、是名三智。

 

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机灵,总相即是空相。

 

说念种智是菩萨知一切说念法辞别的机灵。

 

一切种智是佛理解诸法总相别相,化说念断惑的机灵,合一切智及说念种智二者,故名一切种智。

 

93.佛陀常说五眼,何谓“五眼”?

 

肉眼(梵语mamsa-caksus)、天眼(梵语divya-caksus)慧眼(梵语prajna-caksus) 、高眼(梵语dharma-caksus)、佛眼(梵语buddha-caksus),是名五眼。

 

何谓肉眼?即是肉身小东说念主之眼,遇漆黑、遇阻扰,就不可见。

 

何谓天眼?即是天东说念主之眼,遐迩昼夜,都能得见。

 

何谓慧眼?即是声闻之眼,能看破假相,识得真空,不被境所惑动。

 

何谓高眼?即是菩萨之眼,能透辟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诀要,广行中说念实相义。

 

何谓佛眼?即是如来之眼,有了佛眼便兼有前边的四种眼,能无事不知,无事不见,一切法中,佛眼常照。

 

94.大圣佛陀度化众生,存著什么理念而化导多情?

 

世间危脆,齐事阻挠不安之相,非久居之处,东说念主命无常,轮回路险,死活事大,大圣佛陀怜念众生千里沦,不知醒觉,因而兴起大怜恤心,广度多情,佛陀以大悲心摄化众生,常住于三种之念,名大悲三念住。

 

一、众生信佛,佛不生欢叫心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,是名第一念住。

 

二、众生不信佛,佛也不生忧恼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,是名第二念住。

 

三、同期一类信,一类不信,佛知之亦不生欢叫心,与忧戚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,是名第三念住。

 

佛已证得对等性,心长久如如不动,是故,广度多情若遇顺逆苦乐之境,内心长久一如,无取无舍,无杂无染,无惑无动,不愧是东说念主天导师、佛、世尊。

 

95.在家弟子有优婆塞、优婆夷之称,是何道理?

 

优婆塞(upasaka)与优婆夷(upasika)是梵语,华译为近事男或近事女之义。

 

何谓近事男?即是亲近奉事三宝之男众。是在家曾三归五戒,及亲近奉事三宝男人的通称。

 

何谓近事女?就事亲近奉事三宝之女众。是在家曾三归五戒,及亲近奉事三宝女子的通称。

 

96.咱们常说菩萨,而菩萨确切的含义是什么?

 

菩萨是印度梵语,是菩提萨埵(Bodhisattva)的简称,华译为觉多情,即是觉悟的多情,换句话说,即是上求佛说念与下化众生的圣者。

 

菩萨是因,佛为果,菩萨要到成佛的阶段,必须广修六度万行,行中说念顿破无明,因而自度度东说念主,自为利他,奉行难忍能忍,难行能行之说念,究竟圆证佛说念。

 

具足菩萨的要求,必须发过菩提心,发菩提心是名菩萨,若莫得发菩提心者,不可堪称菩萨,菩萨之是以为菩萨,是问他是否发过菩提心之有无而定!

 

华严经云:“断念菩提心,不可利益一切万物,不可竖立诸佛功德。”

 

是否菩萨?症结所在,是在有否发菩提心而论,因此,足以解说发菩提心之进攻,是菩萨成佛与不成佛之要津所在。

 

97.往生西方净土要具备什么要求?

 

须要具备信、愿、行之资粮,恳切持名念经,以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宗。

 

一、信——信服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的存在,阿弥陀佛愿力不虚发,命终三圣完全接引无疑。

 

二、愿——既然信服释迦宣说之净土,乃至弥陀之愿不虚发,三圣必接引之后,当下要发大雄心,愿力要悲切,内心发愿归向西方净土,我欲往生净土,也奉劝一切万物求生净土,我欲摆脱死活轮回,也奉劝一切万物摆脱死活轮回。

 

三、行——即是行门,有信心与发愿之后,就必须拿起修行的行动广修六度,自为利他,执意一生,持名念经,以一心不乱为宗,若能依此而进修,十即十生百即百生。

 

蕅益人人云:“得生与否!全由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浅深。”

 

98.大善根之东说念主不错往生净土,那么大恶之东说念主是否不错求生净土?

 

大善根之东说念主与大恶之东说念主,欲求得往生净土,必具足“一心不乱”的意境;若命终之际,大善根之东说念主无法拿起正思佛,内心挂碍倒置,恐怖现前,照常往生不成同样的情理,若大恶之东说念主命终之际,内心不挂碍不倒置,隔离恐怖,正念拿起,念经达一心不乱,必得往生。

 

这不是荧惑大众一生拚命广造恶业,然后命终前,拚命念经求生净土的意思,而是告诉咱们,往生成与不成,在于一心不乱,以一心不乱为往生净土之症结所在。

 

历代有许多犯罪作奸之辈,结仇成恨,命终之际, 生大恐怖,善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)为他劝导心结,宣扬净土诀要,此大恶者,当下心开意解,求忏生悔,信服净土,以垦切悲愿,毕此一生,求生安养,末端求得一心不乱,蒙佛怜恤接引,得生劣品下生。

 

99.我业障艰苦,去过神庙问过神,还是莫得措置,缘何故?

 

由此可见,你对佛法信心不够,三心两意,毕竟尚未入说念,还停 顿在求神通、求感应、求保佑的阶段,为何不要更进一竿呢?你应该拿起正念,对如来处死再行下功夫,正见名佛法,邪见名外说念。

 

正信空门弟子,一朝有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现前,了知夙昔所造之业因 ,今生受业报是理所天然,不应隐秘业障(因果),所谓:随缘消旧业,更莫造新殃。

 

庄敬自立,处变不惊,好好修行,业障来由他来,要债就来讨,讨剩下的即是我的,只须我连气儿存在,还是不时精进踊跃起修,不达终程,绝不松手!

 

若如斯感性,快慰如泰山,如如不动,天欲垮、地欲崩,我心如虚空如如不动,如地面恬然无事,当下何曾不是摆脱矣!

 

可怜的众生,却蝉翼为重,业障一现前,拚命找神找佛找土地公来问,找宇宙驰名的神的大佛来问,或消灾解危,我说这种举动确切可怜愍!

 

作念善得善报,作念恶得恶报,何须求神或求佛!致使问神或问佛,神与佛对你的业障也无法可想啊!神与佛是默然的东说念主,他们知说念有债还债的意思意思,参预不得,他们不是土地流氓,多事生非的东说念主,更不是专门替别东说念主当保镖,索求别东说念主的债物者,神或佛不会收受行贿的,不要搞错了,若搞错了,神或佛会叫冤枉!

 

100.何谓‘福慧’尊严?

 

指福德与机灵之圆满,佛已达到福慧圆满者。菩萨发心竖立无上佛说念,自初发心,勤修六度万行,具足统共之福德,能袒露法身,谓之福德尊严,修习正智见,净尽无明,能袒露法身,谓之机灵尊严。六度中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等五度为福德尊严。第六般若为机灵尊严。菩萨一切之万行,齐摄在此二者也。

 

涅槃经云:‘二种尊严:一者机灵,二者福德,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尊严者,则知佛性。’

 

101.何谓‘我执与法执’?

 

所谓我执者,一名东说念主执,以五蕴假和合,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,死板此中有常一驾驭之东说念主我者,是故,一切之苦闷障,从此我执而生。

 

所谓法执者,不解五蕴等法由缘分而生,如幻如化,空无自性,固法律解释有实性者,是故,一切之所知障,从此法执而生。

 

唯识论云:‘由执我法,二障具生。’

 

102.空门弟子有七众,何谓七众?

 

一、比丘(Bhiksu)是男众落发后,受具足戒者。

 

二、比丘尼(Bhiksuni)是女众落发后,受具足戒者。

 

三、式叉摩那(Siksamana)是沙弥尼之学六法者。

 

四、沙弥(Sramanera)是男众落发后,受沙弥十戒者。

 

五、沙弥尼(Sramanerika)是女众落发后,受沙弥十戒者。

 

六、优婆塞(Upasaka)指在家男众受过五戒者。

 

七、优婆夷(Upasika)指在家女众受过五戒者。

 

前边五众是属于落发佛弟子,后头二众是属于在家佛弟子,是经论经常所说的七众恰是。

 

103.我念经很精进,为什么莫得见佛见光,或感应呢?

 

念经应以清净之心而念。莫以有所求之心而念,有思成邪,无思成真,有希求之心,当下之心即有所染污,以有所染污之心而念经,如乌云密布,不见日月。以有所求之心,乃至相对待之心而求佛,心肠当下即乖,自污其心,纵令佛菩萨现前,有亦等于无。是故,念经者不应以有所求之心,乃至相对待之心而念经,应以无所求之心而念经,日久纯熟,意境渐深,若欲见佛见光,乃至一切感应,不难而得。

 

104.什么叫作念‘坐立不安’?

 

社会东说念主士把坐立不安,刻画拿不出主意的意思。依空门的解释不如斯,坐立不安是默示心肠莫得禅定的功夫,情意杂思休想,苦闷丛生,无法制止,是故,比方如猿如马一般的奔腾。

 

心不可安静,易登攀夙昔、目前、改日三际,称之为心猿。意不可富厚,高下升沉,横行直撞,称之为意马。

 

105.佛既然神通弘大,佛法矜重,为什么不把宇宙恶东说念主全度脱?

 

神通(梵语rddhi),佛的确神通弘大,佛法亦矜重,但佛陀说一句话:我无圭表无缘的众生,无缘不是不度,而是众生不让佛度的意思。佛对众生一律对等,不分高贵贫贱,智愚好意思丑,一律发心度化,致使罪戾艰苦的东说念主,佛也对等之心而度化之。

 

关联词众生不愿学佛,不愿亲近佛法,那么佛陀虽然怜恤众生,众生不收受佛法,佛陀亦无法可想。举个例子来说:如果你不猜度西方洞天福地(梵语Sukhavati)去,佛陀硬性以神通将你运送到,西方洞天福地去,你不但不感谢佛陀一番怜恤之心,反而臭骂佛陀一顿,业障艰苦的你,还想回东说念主间思凡,过著柔情蜜意的糊口,沾染五欲之乐,请问众生如斯的心态,要佛如何度化他呢?

 

是以咱们要正见佛陀度化众生的态度,什么是佛度化众生的态度呢?即是佛怜恤要度化你,你也必须具备被度化的要求,如磁铁相吸,又如子母连心一般。佛如导师,能素养众生知苦离苦,但佛不可代替众生修行,不可代替众生离苦,更不可代替众生成佛。

 

你肚子饿,我方要吃饭,佛不可代替你吃饭,昭着吗?你有苦闷灾难,要我方摆脱灾难,佛不可代替你摆脱灾难,佛只能素养你摆脱苦闷之法,昭着吗?你有轮复活死,你要我方修行,得证菩提,佛只能教导你修行之法,但不可代替你修行。

 

佛有弘大神通,神通不是特权,更不可赦免众生之罪,恶东说念主有恶报,善东说念主有善报,纵令神通可度罪戾之东说念主往生净土,这亦然治标不治本辛劳!他到洞天福地,岂不是思凡之心所抛弃,又想回东说念主间吗?佛度他不是冠上加冠,他不向著梵学,而背佛而走,佛紧追亦不得。

 

恶东说念主若想跟佛修学佛法,再大的恶东说念主,佛都能度脱他,令他得证菩提。目前将佛度化众生的态度,引录佛遗教经的一段话,侍奉诸位。

 

佛遗教经云:“我如良医,知病说药,服与扞拒,非医咎也。又如善导,导东说念主善说念,闻之不行,非导过也。”

 

 106.求生西方净土心要悲切,悲切如何拿起?

 

率先要了解什么叫作念悲切?心能怜恤透辟,激励说思,是名悲切。

 

我有死活轮回之苦,众生(梵语bahu-jana)亦有死活轮回之苦;我欲摆脱轮回,众生也想摆脱轮回,依心比心,依理比理,天然会发起怜恤之念,众生之灾荒,如我之灾荒;众生六说念轮回,如我之轮回,我与众生同苦同轮回,相互无有距离,若有此共鸣,此时之际,大怜恤心天然涌露。当念经求生净土之时,势必激励悲切之愿,这股无形说念心,会带动你更遒劲更兴隆,直到往生净土。

 

咱们轮回六说念以来,仍是无量劫了,所受之苦无量矜重,伤心所流之泪如四大海,身后骷髅堆积如须弥山,子子孙孙相续不时,无有尽期!今生有缘能战役到佛法,此福报要叹息它,当下发大誓愿,无始劫来的轮复活死,要在今生此世一概了办,绝无来生不雅念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把统共一切情谊投资西方,依此悲切之愿,殷劝进修,往生必成,终无猜忌。

 

历代高僧大德云:“念一佛名哭一声,声声哭向大悲尊,此回若不归家去,不知何生度此身。”

 

107.王阳明前生当和尚之缘分,请怜恤开示?

 

王阳明号王守仁,是宋朝理学家,台北那座阳明山夙昔叫‘草山’,是其后先总统蒋中正仰慕王阳明,将‘草山’改为阳明山。

 

宋朝时候,有一天,王阳明游梵宇,见寺关房森严,封条封之,一边字条题著:‘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。’另一边题著开关房的年月日。

 

王阳明敬爱心所驱使,想开关房而见之,梵宇的方丈和尚不许,在其时候,关房顽固已五十年之深刻,王阳明官位大,又反对释教,各样施加压力,寺中庸尚无奈启开关房,王阳明殷切搬动脚步,却见闭关和尚之真面庞,往前一预计,他通盘东说念主都楞住了,好几分钟不知所措,一语不发,以纳闷的脸色,羡慕闭关和尚,只见和尚坐姿安祥,与我方面容相似,这还不有数,在墙壁上题有四句联:

 

五十年后王守仁,开门犹是闭门东说念主。

精灵剖后还归复,始信禅门不坏身。

 

王阳明大吃一惊,怪在闭关之和尚叫王守仁,目前开门者亦称王守仁,开门者即是五十年前之闭关和尚,同期,开关房年月日不前不后,我方找上门来,硬闯入关房,王守仁看了之后,真不是味说念,哑口窘态,恻然许久,方命辖下拿财帛,将闭关之和尚妆金起来侍奉。

 

王阳明转世转世,却忘了我方的前生,有此隔阴之迷,今生当了大官,不知说念来学佛,又反对释教,其实王阳明笔下所写的著述,全是释教的居品,释教的东西,他接洽佛法来充实我方,成了学问家,却批判释教,时弊无量!

 

目前国表里不是也许多学者,为了硕士、博士学位,拚命钻研佛法,来大作念学问,取得硕士、博士学位吗?一朝取得学位之后,既不修行,又不礼敬三宝何其多!在他们的心目中,往往抱著作念学问、作念接洽、探究、批判,当个老学者斥逐!其实,佛法不光是作念学问与接洽就行了,佛法贵在体证,不体证的话,佛法也如同世间法。

 

佛法是觉悟之法,能让咱们大觉大悟,因而证成菩提(梵语bodhi),离苦得乐。佛法是要咱们受用的,不是说说辛劳!更不是看成念接洽学问用的,佛法不修证,纵令接洽所得,得到十亿个梵学博士学位,还是处于小东说念主众生,对死活摆脱了无痛痒,证成菩提毫无联系哩!

 

108.宇宙的存在,释教的观念如何?

 

释教讲启事论,不是创造论,更不是神权论者。世法与出世法齐不离启事,启事法即是佛法,佛法即是启事法,离开启事法并无佛法,如来一代圣教,总说启事法。

 

宇宙的存在也不例外,亦然启事的。宇宙所成,乃六说念众生广造一切善恶之业,所累积之果报;换句话说,宇宙之所成不离六说念众生之共业,离六说念众生之共业即无宇宙,离宇宙并无六说念众生之共业,宇宙与六说念之共业,不一一样。

 

六说念众生善恶之共业当下摆脱,光明自如,宇宙当下即时隐没,匿迹无踪!缘何故?因为宇宙之所存在,乃六说念众生善恶之业所维系故,六说念众生共业若存,宇宙即存,六说念众生共业若净化不存,宇宙即隐没。

 

佛陀一代圣教,广明东说念主生与宇宙不雅,翔实无余,启事处死,有广说与略说,启事教义甚深,目前引录阿含经一段启事法,来侍奉诸位。

 

阿含经云:“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;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。”

 

109.三论宗依何论而报答如来处死?

 

中论、十二门论、百论,是为三部论。这些论部广明大乘空义,即是中说念第一义空,也即是诸法实相,中论与十二门论是印度龙树菩萨所造,百论是龙树菩萨之弟子提婆菩萨所造。

 

110.何谓“三藏十二部”?

 

三藏(梵语trini pitakani), 三藏即是经藏、律藏、论藏。

 

十二部经(梵语dvadasanga-buddha-vacana) ,十二部即是佛广说一切经典,把经典目别汇分为十二种类型,亦称十二分教。即是长行、重颂、孤起、譬喻、缘分、无问自说、本生、技能、未尝有、方广、论议、授记等十二类型也。

 

111.何谓“三轮体空”?

 

即是布施者、所布施之物、与受物者,谓之三轮,行布施之后,此三轮相,空无自性 ,不存于心,名三轮体空;后五度亦如是。

 

112.天台宗创立三不雅,何谓三不雅?

 

空不雅、假不雅、中不雅是名三不雅。空不雅是不雅诸法空无自体;假不雅是不雅诸法但有缘生假相;中不雅是不雅诸法非空非假, 亦空亦假之中说念实相。

 

修此三不雅,能破三惑、证三智、成三德。列表诠释如下:

 

死活苦闷→修三不雅→破三惑→证三智→成三德→破三关→菩提涅槃

 

修三不雅

修空不雅

修假不雅

修中不雅

破三惑 

破见思惑

破尘沙惑

破无明惑

证三智  

证一切智 

证说念种智

证一切种智

成三德

成般若德

成摆脱德

成法身德

破三关 

破本参

重关 

牢关

 

(转凡入圣) 

(转圣入凡) 

(凡圣不二)

 

113.愿消三障诸苦闷, 何谓“三障诸苦闷”?

 

苦闷障(梵语klesavarana)、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、报障(梵语vipakava)  ,是名三障。

 

苦闷障者:如贪欲、嗔恚、愚痴等之惑。

 

业障者:如五逆十恶等轻重业。

 

报障者:如地狱、饿鬼、禽兽等之苦报是也。

 

众生因有这三个阻滞,因此, 引生矜重之苦闷,苦闷诱骗人性,是以不可开悟佛说念。

 

114.何谓“四种无碍法界”,如何解释?

 

这是华严宗所创立的四种无碍法界,即事无碍法界、理无碍法界、理事无碍法界、事事无碍法界。事无碍法界者:即是世间万法辞别之相,各有其不同,不可混浊,名事无碍法界。

理无碍法界者:真如对等的理体,为万法所依,名理无碍法界。

 

理事无碍法界者:真如能生万法,故万法即是真如,理体事相,互融互具,无碍理解,理即是事,事即是理,理事不二,名理事无碍法界。

 

事事无碍法界:诸法互摄,重重无限,不相妨碍,一多相即,大小互容 ,举一全收,具足相应,名事事无碍法界。

 

115.请落发僧宝开示佛法,礼节应该如何作念才如法?

 

请落发师傅开示佛法,应如法而请法,晚近以来,释教徒请法都太敷衍了,礼节沉沦,失去伦次,太敷衍往往容易轻法、轻僧,恭敬心提不起来,自生娇傲,增长无明故。

 

请僧宝开示佛法所用之说念场有多种,譬如有大型弘法、中型弘法、袖珍弘法、乃至一双一的开示佛法。

 

请法之礼节而言,在举座释教界所制定之仪规,大同小异;在请法者的心肠而言,应具备有虔敬之心,恭敬之心,欢叫之心,走时之心,酬金之心,难罹难遇之心,为求摆脱之心,具备这些心,即是请法者的动机与宗旨。

 

经常请僧宝开示佛法,先礼佛三拜 ,长跪合掌,一心专注,凝听佛法,开示竣事,即时起立,礼谢僧宝开示,顶礼三拜。

 

若请问家常便饭之事,以恭敬之心,合掌问讯,尔后请问即可。

 

116.菩萨行六度中,为什么称五度如盲,般若为导,为若何此说?

 

六度万行是菩萨修证佛说念的门道,六度圆满,即是佛说念之圆满。

 

六度即是布施(梵语dana)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(梵语dhyana)、机灵(般若)是也。为什么称前五度如盲,般若为导呢?因为般若如大明灯,能普照阴雨天地,使天地光明,走路才不至于走错标的或摔倒碰伤;同样的情理,在修证佛法的历程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若无机灵牵引,往往会修错了,走入邪道,致使盲修瞎真金不怕火,不得其门而入,多费高低,长久无法证成菩提。

 

五度如足,般若如眼,有足无眼易失事,有眼无足不成事,有足有眼登此岸,无足无眼处忧戚。

 

117.何谓‘三摆脱门’?

 

三摆脱门,亦称摩地。即是空摆脱门、无相摆脱门、无愿摆脱门是也。

 

空摆脱门者:不雅一切法自相齐空。

 

无相摆脱门者:不雅一切法隔离诸相。

 

无愿摆脱门者:不雅一切法隔离所愿。

 

118.佛法中时常提到“毕竟空”,是何道理?

 

毕竟空(梵语atyanta-sunyata),佛陀怜恤众生,深怕众生执著一切法,而广说空义,众生听佛说空,又执著于空,佛又说空也不可得,因而说非空非有,是空是有中说念实相之法。众生听佛如是说之后,又执著非空非有、是空是有中说念实相之法,佛又怜恤众生说中说念亦不可得。

 

如是不时废除众生对一切诸法的执著,令地面一切万物,得证无上究竟菩提,是名毕竟空。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六度不可得、不得声闻、不得独觉、不得菩萨、不得如来,缘何故?于菩提说念中,一切法齐不可得故。”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虽然圆满一切佛法,而于诸法,无执无取,以一切法自性空故。”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诸法毕竟不可得,性非有故,既然非有,声闻(梵语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如来(梵语tathagata),齐不可得,六根六尘、四谛、十二缘分、六度、三十七说念品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,齐为名法假施设。”

 

119.有为法与泛泛法,有何辞别 ?

 

有为法即是缘分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。

 

泛泛法即是无缘分造作的理法,也即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。

 

这是有为法与泛泛法一般之目力,有为法可说事相方面而言,泛泛法可说理体方面而言。

 

若站在中说念实相义而言,有为法与泛泛法是不二的,离开有为法就莫得泛泛法,离开泛泛法就莫得有为法,有为泛泛不一一样,缘何故?因为泛泛法建设在有为法之上,有为法由泛泛法而彰显故。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有为界不见泛泛界,泛泛界不见有为界,缘何故?非离有为施设泛泛,非离泛泛施设有为故。”

 

120.见性如何见?

 

见即是性,无性不可见,离见无性,离性无见,见即是性,性即是见,见性不二。

 

小东说念主把见性看成二,离见欲觅性,如是穷劫,终不得见性。当下见即是性,离见找性 ,是昧了自性而找性,累苦了我方,于无量劫枉受轮回(梵语samsara)。

 

若欲觅性,见即是性,无性不可见,一切时中,自性如如,无动无静,二六时中大放光明,普照大千。

 

121.见佛的要求如何?

 

是的。要见佛必须要有见佛的要求。有些佛弟子很殷切想见佛,关联词长久见不了佛,这是什么原因呢?这即是莫得理解见佛的要求,目前援用佛法告诉咱们见佛的步伐,让咱们共同朝此办法而修证。

 

一、净化业障: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重是无法见佛清净法身的,如水污浊不见底,如乌云不见日月,业障艰苦,屏障自性,笼罩自性,自性阴雨,纵得佛现前,亦不得见;若能恳切求哀忏悔业障,业障必得消落,再加上精进念经,使妄识长入,达到能念所念不二,顿时之间,光明自性彰显,在这时候,何愁不见佛?不见亦得见哩!

 

二、以无相、无念、无住念经:这种意境念经就极度高明,这种念经法是见性念经,仍是隔离相待法,无有对立,以性念经,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,是名无相、无念、无住念经。到这种意境,分分秒秒与佛同在,闭眼张眼都见佛 ,离心无佛,离佛无心,心即佛、佛即心,心佛不二。

 

一般念经的行者,可爱以有所求之心念经,这当下就染污了自性,见佛就困难了,如同配一支红色的眼镜而看虚空,虚空就呈现红色的虚空,若配戴绿色眼镜看虚空,虚空即呈现绿色虚空,虚空本来无神态,因为你配戴有色眼镜的原因,是以虚空才呈现各样神态,如果你一直不把眼镜拿掉,永远戴著有色眼镜,这样一来,你长久无法看到虚空的真面庞哩!

 

同样的情理,佛的法身是清净无染的。不是相对待的,更不是红黄曲直蓝紫等神态所能见的,佛的法身无色无形无相,一尘不染,犹如虚空;念经之东说念主,若以有所求之心而念经,心肠当下仍是染污有色了 ,有色之心如何来感应无色之心呢?佛心是无色无形无相的,念经之东说念主,以有形有相有色之心欲见佛,如是累生累劫,长久不得见佛,如同戴有色眼镜,无法正见虚空真面庞一般。

 

见佛有见佛的要求,但凡齐有因果(梵语hetu-phala),果由因来,因能成果,见佛有见佛之因,因是竖立见佛的要求。

 

122.大圣佛陀为弟子广“空”的意思意思,其道理安在?

 

空(梵语为sunya),大乘佛法最根柢的道理即是空义,如来说空的意思意思,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,是转凡入圣的症结所在,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深义:一、世间诸法本来空性:一切诸法空无自性,无论有佛无佛来东说念主间,一切万法当体本空,诸法空性是一切法之性,一切法之性即空性;有佛来东说念主间,诸法是空性,无佛来东说念主间,诸法亦然空性 。诸法空性不是佛的创造才有,因此,大圣佛陀匪面命之一再殷勤告诉咱们,世间诸法空性的存在,是势必如斯,法尔如是,原来如斯 ,法非佛作,亦非余东说念主作。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一切法一性非二,当知诸法一性,即是无性;诸法无性,即是一性;如是诸法一性无性,无造无作,若菩萨摩诃萨能委果知,诸统共法,一性无性,无造无作,则能隔离一切执著。”

 

二、如来说空义,是要废除众生虚妄执著:众生有执著的病,对一切世间诸法样样执著,样样执著样样病,因病故有死活轮回,大圣佛陀怜恤众生,广说诸法空性之说念,普令众生了知诸法本空,一切法齐以无性为自性,是名空义。知空当下去除对诸法之执著,一朝对世间诸法不执著,菩提自性则无束无缚,无惑无动,光明自如,摆脱自得。”

 

大般若经云:“佛、菩萨、十八佛不共法、三十七说念品、六说念、十八界、六度、十二缘分(梵语dvadasangapratitya-samutpada)、四圣谛(巴利语ariya-sacca)、死活涅槃、苦闷菩提、有为泛泛、世间出世间、有漏无漏,如是一切名,齐是假立,为表诸义,施设诸名,故一切名齐非实有,愚夫异生,于中妄执,菩萨便捷善巧,教令隔离,勿执著一切施设化名,名无内容,自性齐空故。”

 

123.修行者为什么特别喜爱“心肠功夫”,原因安在?

 

佛法以心为宗,成圣成凡不离心,高潮或失足不离心,六度万行不离心,三十七说念品(梵语bodhi-paksika)不离心,作佛作魔不离心,一切因 果法不离心,死活涅槃不离心,三藏(梵语trini pitakani)十二部经教(梵语dvadasanga-buddha-vacana)不离心。

 

正信空门弟子,对心肠下功夫是确定的,是辞让怀疑的,因为离心肠而修证,欲得佛说念,终无是处。

 

离心肠而修行是外说念行,穷劫勤修,无法得说念,缘何故?说念即是汝心,汝心即是说念,离说念别觅说念,毕生不见说念。

 

禅宗四祖说念信人人云:“夫百千诀要,同归方寸;河沙妙德,总在心源。一切戒门、定门、慧门、神通变化悉自具足,不离汝心。”

 

124.小乘戒何种缘分失戒体?

 

小乘戒失戒体的原因有五种,多么为五呢?如下所述:

 

1.命终2.二形(男女根变性)3.断善根4.作法(比丘、俗东说念主齐可)5.犯重(犯四根柢戒)

 

125.大乘菩萨戒何种缘分失戒体?

 

大乘菩萨戒失去戒体的原因有两种,多么为二? 1.犯重戒2.故意断念菩提心。

 

126.何谓天东说念主“五种衰相”?

 

天东说念主的寿命与福报若尽,必当命终,命终会现出来的五种衰相,辞别叙述如下:

 

1.头上花萎:即是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。

 

2.衣裳垢腻:即是无缝的天衣生出污垢来。

 

3.肉体臭秽:即是天东说念主身上的光明不但隐没,何况流出许多臭的气息来。

 

4.腋下汗出:即是两腋之下游出许多的臭汗。

 

5.不乐本座:即是以上各样不好的衰相出现之后,天东说念主便对我方的本宝座,生出不乐的感受,天女家族也厌离他们而走开。

 

127.见性后的糊口如何?

 

见性后的东说念主亦然东说念主,未见性之东说念主亦然东说念主,同样是东说念主,糊口在消逝个时空里,在精神的限度与物资的感触,是截然的两回事,假使要问为什么?情理很毛糙,因为毕竟见性之东说念主,已卓越俗念之妄识,精神豁然摆脱(梵语vimoksa),自性清净,无染无杂;不受精神界所驾驭,目田自如故;虽处五欲六尘,却不沾五欲六尘,如莲花出于污泥而染,自如自得,不受物资界所敛迹故。

 

未见性之东说念主,其糊口同处这时空中,却于精神与物资方面,不得自如,不得清净,精神受妄识驾驭,自性被物资敛迹,转换不得,染污不净故。

 

见性之东说念主,具糊口点滴,是自如的,无敛迹的,是光明自得的,是常乐我净的,是摆脱的,一切时一切处,齐是佛性之用,无沾无染,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遍显在思想行动、行住坐卧、施为动作、乃至语默动静当中,一切妙用自如,作念个无事说念东说念主哩!

 

见性之东说念主,其糊口虽处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不被五欲六尘所沾染;虽处苦闷不被苦闷所敛迹,虽处死活却住涅槃,虽住涅槃却妙用无穷,虽处轮回却摆脱自得呢?

 

唐朝慧海禅师云:“不见性之东说念主,夙昔业障不得消灭;见性之东说念主,如日照霜雪,又如积草如须弥山,只用一星之火,即可燃尽,业障如草,机灵如火。”

 



相关资讯
热点资讯
  • 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情趣萝莉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© 2013-2024